宝宝换牙期生活护理

浏览人数:638次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不详 发布时间:2016年1月28日
导读/推荐的理由: 民间俗语有“七岁八岁狗都嫌”的说法。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处于心智发育的关键时期,好奇心重,对任何新鲜事物都乐于尝试,因此常会“惹麻烦”、“闯祸”。和孩子的心理、行为一样让家长头痛的,还有换牙。在乳牙替换为恒牙的过程中,家长如何“步步为营”,让
虚伪以待

民间俗语有“七岁八岁狗都嫌”的说法。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处于心智发育的关键时期,好奇心重,对任何新鲜事物都乐于尝试,因此常会“惹麻烦”、“闯祸”。和孩子的心理、行为一样让家长头痛的,还有换牙。在乳牙替换为恒牙的过程中,家长如何“步步为营”,让孩子拥有明眸皓齿,收获健康和自信?

  “战前动员”第一步——乳牙龋坏及时补

  孩子普遍比较青睐甜食,吃完甜食后如果不及时刷牙漱口,很容易罹患龋齿。有些家长抱这样的观点——反正乳牙是要脱落的,蛀了也没关系,等换了恒牙就没事了。这样的做法是很有害的。乳牙(特别是位于口腔后方的磨牙)龋坏缺损或脱落,会使旁边的牙齿失去支撑,从而诱发牙列不齐。龋齿还会削弱咀嚼功能,影响孩子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从而对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孩子一旦发生龋齿,家长应立即带其去口腔科接受专业治疗,缺损不大可作修补,若缺损较多则需安装牙套,如果炎症已波及牙龈等组织,应进行根管治疗。

  “战前动员”第二步——放置间隙保持器

  或因为龋齿,或由于外伤,儿童乳牙缺失的情况很常见。家长切不可抱这样的想法——反正将来会长恒牙的,现在缺一两颗牙问题不大。如果孩子口腔后部的磨牙缺失,待局部的伤口长好后应及时去口腔科安装间隙保持器。间隙保持器通常由强度和生物相容性较佳的金属材料制成,能对缺齿周边的健康牙齿起到支撑和顶推的作用。这样一来,健康牙齿就不会向缺齿处倒伏,对保证孩子换牙后牙列的整齐很有好处。
 
    “战略进攻”第一步——铲除双排牙

  如今,越来越多的孩子在换牙时遭遇双排牙的困扰,即乳牙还未脱落,新生的恒牙就已经萌出,在局部形成像鲨鱼牙齿一样的双排牙。不仅有碍观瞻,对恒牙的健康也不利。一旦出现双排牙,应立即拔除乳牙,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性咀嚼,移位的恒牙一般能够回到正常的位置,如果无法复位,就应进行正畸治疗。要避免双排牙的出现,家长应多让孩子吃坚果、芹菜、海带等质地较硬或富含纤维的食物,以增强其咀嚼功能,促进乳牙的脱落和恒牙的萌出。吃得太精细反而不利于牙齿的健康。

  “战略进攻”第二步——及早实施窝沟封闭

  当孩子到了六岁左右,“六龄牙”萌出后,家长要尽快带孩子去做窝沟封闭。打个形象的比方,窝沟封闭好比给牙齿戴上一副盔甲,在牙齿上涂上一层树脂,形成一层保护性屏障,阻止细菌及食物残渣进入窝沟,同时使窝沟内原有细菌因断绝营养而逐渐死亡,从而预防窝沟龋的发生,还可使早期龋损停止发展。术后每隔6个月或12个月复查一次,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战场清理”第一步——积极应对牙列不齐

  换牙后一张嘴就是“两块大门板”,很多孩子因此羞于见人。看到孩子这样,不少家长也就忙不迭地带孩子去正畸。其实如此着急实在没有必要。因为儿童的颌骨还没有发育成熟,给成人量身定做的恒牙长在孩子口中,多少会有些别扭。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只要假以时日,牙列会逐渐变得整齐。但如果孩子的牙已经换得差不多了,门牙间的缝隙还是很大,或者仍存在牙列不齐,就应拍一张X光片,看局部是否有多生牙、埋伏牙,去除了这些多余的牙齿,再辅以正畸治疗,牙列就会逐渐整齐。

  “战场清理”第二步——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

  恒牙要伴随孩子一生,因此恒牙萌出后应更加注意口腔卫生。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早晚刷牙、餐后漱口,晚上刷完牙后再使用牙线去除牙缝间可能残留的食物残渣,以减少龋齿、牙龈炎、牙周炎等的发生。这些是口腔保健的“每日功课”。除此之外,每半年还应带孩子去进行超声洁齿。千万别以为只有长了牙结石的人才需要洁齿,健康人也需要定期清洁隐藏的牙菌斑和龈下的结石,这样才能长久保持明眸皓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或书籍,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图片、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以上图片、文字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同时以上资源内容版权归原作者及发行商所有,仅供预览交流学习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确认之后立即删除。

文章共: [1]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百合萝卜排骨汤

下一篇:糖拌梨丝

评论
当第一个评论者吧,抢沙发!
发评论
您的姓名:   您的E-mail: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如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
 
 
注意: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先登陆或注册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