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爱凌妈妈被赞是陪伴式教育的天花板:父母的陪伴方式,决定了孩子的人生底色
前阵子,谷爱凌妈妈陪伴谷爱凌跑步,登上了微博热搜。
有网友在北京街头,偶遇谷爱凌妈妈骑行,陪同女儿21公里的半马训练。
视频里,谷妈妈骑着一辆共享单车,为了赶上谷爱凌,谷妈妈加快了骑行速度。
网友都被谷妈妈这种“用心”陪伴感动了,纷纷赞叹:
“谷爱凌妈妈是陪伴式教育的天花板吧!”
“非常羡慕这种陪伴方式!”
曾看到一句话:“陪伴很温暖,它意味着这个世界上,有人愿意把最美好的东西给你,那就是时间。”
谷妈妈牺牲自己的时间,付出精力和体力,骑行陪伴女儿,让我看到了为人父母,对待孩子的用心和细心。
陪伴孩子成长是一场温暖的旅程,父母如何陪伴,决定了孩子的人生底色,是明亮还是暗淡。
父母的“精心”陪伴,才能使孩子如虎添翼,展翅高飞。
父母“有节奏”的陪伴
孩子才能飞得更高
曾经看到这样一句话:
“陪伴孩子需要一种绵力,要适应孩子的感觉与节奏。”
曾经在网上看过一则故事。
有一位父亲,他陪伴女儿的日常,成为全世界家长们的标榜。
女儿四五岁的时候,学游泳,他亲自当教练,充当女儿的保镖,把惧怕水的女儿培养成游泳达人。
平时工作太忙,他就选择周末陪伴女儿,和孩子一起徜徉在欢乐的世界里。
女儿10岁前,陪女儿读完7本哈利波特,享受最亲密的亲子共读时光,为女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随着女儿长大,每晚和女儿共进晚餐,做女儿最忠实的“听众”,倾听孩子的心声。
女儿临考大学前,他陪着女儿参观了6所不同的大学。
这位父亲并没有每时每刻陪伴着女儿,但他会在女儿不同时期“有节奏”的陪伴,他教会女儿游泳,培养女儿阅读的好习惯,倾听女儿的心声。
最终,女儿如愿考入哈佛大学。
这位陪伴“学霸”成长的父亲,就是美国前总统奥巴马。
奥巴马曾说过:“我不会做一辈子的总统,但我一辈子都要做好一位父亲。”
父母的陪伴,是教育孩子最有力的武器,也是见证孩子成长奇迹,最近的那条路。
专家说:“0-18岁,是父母陪伴孩子的黄金期,错过这个阶段,付出再多精力都无法弥补。”
父母“有节奏”地陪伴,更是给孩子的未来,种下自信和安全的种子。
就像奥巴马的陪伴,使得女儿和他一样,由内而外散发出自信和果敢,无论何时出现,永远是满面春风,激情四射。
为人父母,陪伴孩子把握好尺度,不做“直升机”式监控孩子,给孩子成长留有空间。
如此这般,在父母“有节奏”地陪伴下,孩子才能越飞越高。
父母“360度无死角”的陪伴
束缚孩子的成长
印度电影《直升机伊拉》中的单亲妈妈伊拉,是一个360度无死角陪伴孩子的妈妈。
爸爸离家出走后,妈妈和儿子相依为命。
妈妈为了陪伴儿子,放弃了自己喜爱的音乐事业,时刻陪在儿子身边。
就连儿子学校组织出游活动,妈妈也要跟着去,遭到拒绝后,妈妈百般阻挠。
在干涉无果后,妈妈千叮咛万嘱咐,在孩子临上车前,趴在窗口,旁若无人地喊:“晚上上厕所,一定要人陪着!”
长大后,儿子为了逃脱妈妈无时无刻的陪伴,鼓励妈妈去上大学,可妈妈偏偏选择与他一个学校。
妈妈像影子一样,如影随形,无法挣脱。
儿子拼命逃,妈妈拼命追。
儿子参加戏剧社,不想让妈妈参加,可老师却要留住,有音乐天赋的妈妈,选择开除儿子。
老师的决定,把母子之间的矛盾升级到极点。
儿子把所有的怨恨,都撒到妈妈身上,愤怒地说:“都是妈妈害的!”
在妈妈的监管下,儿子5岁不会自己吃饭,7岁不敢独自睡觉,8岁晚上不敢上厕所……
长大后,更是无法处理生活中的任何矛盾,遇到问题,只会逃避和埋怨。
曾经看到过这么一句话:“大部分孩子是有父母的孤儿,尽管有父母陪伴在身边,但是却没有传递内在心理支持的力量。”
生活中,大部分父母成天陪伴着孩子,束缚孩子的成长,孩子得不到独立成长的力量。
身为父母,我们无需24小时陪在孩子身边,要给他们自由和空间,让他们拥有独自决断是非的能力,拥有结实的“翅膀”,才能独自飞翔。
父母密不透风的陪伴,使孩子失去自由成长空间,是对孩子人生自主权的剥夺。
只有充分尊重孩子的感受,保持一定的界限感,才能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给孩子更稳定长久的陪伴。
父母“360”度无死角的陪伴,对孩子是一种“捆绑”式的教育,禁锢孩子的心灵,掐断了孩子与世界之间的链接,束缚孩子的成长。
父母的高效陪伴
是孩子奋斗的催化剂
曾看过一个来自湖南的,寒门双胞胎的故事。
双胞胎兄弟赵稞和赵棣,出生在湖南慈利县,一个山村家庭。
刚上高中时,每天的作业多到写不完,兄弟俩曾一度感觉压力很大,在一次跟父亲的通话中,告诉了父亲。
从此,父亲便有了一个固定动作:每个周末,都搭乘班车从农村赶到县城。
跟两个孩子坐下来,谈谈心,说说话,开导、鼓励他们。
孩子考砸了,伤心大哭,父亲告诉孩子,成绩进步或下滑不重要,找到问题的症结才是关键。
父亲用自己独特的方式,默默陪伴他们。
这样的“每周一约”,父亲一坚持就是三年。
有一个周末,大雪封山,父亲无法如期赶到县城陪孩子们,专程给老师打电话,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直到老师拍了视频,看到两个孩子状态很好,父亲才放心。
父亲的“高效”陪伴,给赵稞和赵棣,带来了学习上的动力,加倍激发了孩子们上进的心。
兄弟俩时刻牢记父亲的话:大山里的孩子,只有努力学习才有出路。
在父亲的陪伴下,2020年高考,兄弟俩分别以687、685的高分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
“父亲的陪伴,是我们这三年来最大的动力。”
孩子们的话,是对父亲陪伴的最高奖赏。
特级教师李镇西说:“学校教育非常重要,但无论多么重要,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
陪伴孩子,并不是要求,时刻陪在孩子身边。
陪伴,不限时间,不限形式,只要和孩子产生,高品质的互动,就会有事倍功半的效果。
父母高效地陪伴,就像给孩子输送养料,是孩子奋斗的催化剂。
孩子跌入谷底时,父母要走进孩子的内心,看到孩子的需求,及时托举;
孩子进步时,要加油鼓劲,让孩子突破自己,未来才能走得更远、更稳。
写在最后
曾经看到一句话:
“每个孩子都有优秀的潜质,而父母日常不同的陪伴,赋予了孩子不一样的人生。”
陪伴,不是陪着,是看见孩子的内心,倾听孩子世界里的喜怒哀乐、悲苦愁困。
深入孩子内心,用心陪伴孩子成长,与孩子建立长久亲密感,孩子才愿意向你敞开心扉。
为人父母,只有读懂孩子的真实意愿,才能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有效的心理辅导,而这一切,来自父母的“精心”陪伴。
每一个孩子,都是坠入凡间的天使,父母的“精心”陪伴,使孩子如虎添翼,展翅高飞。
点个在看,为人父母,无论再忙,也要抽时间好好陪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