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孩子的成长准备了多少钱?
浏览人数:932次 来源:童书妈妈三川玲 作者:白滔滔 发布时间:2019年9月24日
导读/推荐的理由:有的家长说了:只要孩子能读,我们“砸锅卖铁倾尽全家所有”也要去供孩子读!可是,现实往往比我们想象的复杂的多——比如孩子被哈佛大学录取了,是不是天大的好事?但是,哈佛今年的总费用高达近7万美金了(根据哈佛大学网站的数据,2019-2020学年,学费为47730美元,总费用为69607美元。
无论你的家庭收入多少、境况如何,无论你的孩子上公立学校还是去国外留学……
家庭为孩子进行“教育金规划”,都是必须的。
写在前面:
这是“给家一个规划”系列的第二篇:
上一篇讲的是“在这个世界上,其实谁都靠不住!”。你会发现,无论是谁,在我们的人生之中,注定都会遇到沟沟坎坎。
而当工作、健康、情感等等发生危机的时候,“谁都靠不住,只能自己去扛”——而有没有做好规划,最好准备,决定着你是否能够安然度过。
今天,我们要聊的是一个特别现实的问题:“你为孩子的成长准备了多少钱”?
说实话,这个话题不好聊,我们一向“谈钱敏感”,可是,涉及到孩子的成长,必须要面对钱——这不是俗气,而是理性。
有的家长说了:只要孩子能读,我们“砸锅卖铁倾尽全家所有”也要去供孩子读!
可是,现实往往比我们想象的复杂的多——比如孩子被哈佛大学录取了,是不是天大的好事?
但是,哈佛今年的总费用高达近7万美金了(根据哈佛大学网站的数据,2019-2020学年,学费为47730美元,总费用为69607美元。哈佛大学估计,就读该校每年需花费约为7.38-7.82万美元)——四年下来,少说也得三十多万美金,那可是200多万人民币!而且,还几乎每年都涨。
而这,仅仅是四年而已,占孩子20岁成长过程中的五分之一而已。
那么,一个家庭,到底应该为孩子准备多少钱,怎样准备钱,才能够既合理,又不犯难;既在能力范围之内,又不耽误孩子呢?
我的父亲,出生在河南的一个小山村里。据说,在我曾祖父那一代,我们家是地方上的乡绅,开有药铺、学堂。到了我爷爷的那一辈,就所剩无几,我父亲出生的时候,已经是“贫下中农”了。
所以,我父亲的成长,根本就是无钱可花。我父亲上学的钱,都是我奶奶“编辫子”(用玉米皮编制的物品)换来的。
后来,连这也维持不下去了,我父亲17岁就当兵离开了家乡。在军队里,他努力学习,考上了航空学校,当上了军官,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两岁的时候,我们全家作为随军家属去了重庆的一个军区,住在家属院里。我上了军区的幼儿园,平时还能得到朱古力和小手枪等礼物。
父亲在参加完自卫还击战役之后转业,来到地方担任某国企负责人,我们家的生活条件算是中等水平。那个时候,上学不用什么钱,也没有兴趣班和培训班,家里也没有旅行,孩子也没有游学,所以,用不到什么钱。
到了上初中的时候,父亲停薪留职下海做生意,我们的家境好像马上好了一些。但随着生意很快失败,惹上官司,父亲生病,我们又迅速窘迫了起来。
那个时候,没有私立学校,我就一路公立学校考上了大学。父亲在很早时候,就一直跟我说,“供你到大学毕业,毕业后家里一分钱也不会给,一分钱也不会跟你要”。上个世纪90年代,上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基本上是每个普通家庭都可以承受的。
而我,也就在大学毕业的那一天开始,没有从家里拿一分钱——无论我以后找工作,结婚,买房,都是靠自己来完成的——刚毕业的时候,写了欠条从家里借了3000元,后来也还掉了。
所以,我成长过程中,家里给到了当时可以给到的金钱的支持,不会为学费发愁,不会为吃饭穿衣发愁。
小丸子一生下来,我和三川就合计了下,就眼前来说,孩子上幼儿园要花多少钱?我们小区里就有一家条件很好的私立幼儿园,学费3500元左右(要知道,那可是在十年前的广州,算是不折不扣的高消费了),而我们两个人的收入,加在一起也就两万多元,还有大几千的房贷要还,还有一辆车要养。
之后,我们全家搬到了北京,开始了创业,小丸子也在北京上幼儿园、上学。这时,我们发现,孩子成长的消费,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其一,学费。我们家是非京籍,虽然有北京的学籍,但很难在中学之后继续就读公立学校,更不能参加北京高考。
实际上,从初中开始我们就上了民办学校。那么,六年中学,再加上极有可能的国外大学,都需要大量的支出。
其二,素质投入。小丸子在小学阶段,没有上过任何一个学科的培训班。但是,从幼儿园开始,她陆续尝试过舞蹈、合唱、击剑、棒球、花样游泳、艺术鉴赏等等的兴趣班。
而且,在阅读和艺术上,还会继续有持续的投入。同时,也会预留任何关于学习上的投入的可能。
其三,生活方式。这方面最大的投入就是家庭旅行了。虽然我和三川更多的是为了满足自己旅行的愿望,“带着孩子一起去旅行”,而不是“为了孩子去旅行”。但也会有专门去国外的夏令营、游学等规划。
其四,身心健康。我相信,很多家庭,包括我们在内,之前根本没有想到过,孩子在身心健康上需要这么大的投入。
这个暑假,小丸子进行了牙齿矫正、佩戴OK镜等。这些是我们小时候没有的,而现在很多孩子都会遇到。
生活的环境变了,教育就是生活,生活品质、个人素质需要提升。
过去的孩子,根本没有旅行的概念,现在不仅有家庭旅行的潮流,还有遍布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各种营地、游学,为孩子增加见识和素养。
过去孩子的可以玩儿的东西很少,看小说都是去租的,现在的孩子人手一个IPAD、手机。
过去孩子的业余生活基本零花费,现在无论户外室内、科技还是运动,每种孩子参与的活动都价格不菲。
我要说,虽然这需要每个家庭为孩子的成长付出的更多了,但是,这是一个好事情。
为什么呢,我觉得,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经之路,是社会更加文明进步的必经之路。就像我们现在的市场取代了计划一样,东西虽然更贵了,但也更多元化了,选择更多了,更自由了。
这主要来源于两点。
第一点,是我们一直从事新闻媒体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敏感地觉察到了社会趋势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时代的潮流,是发展的必然。
第二点,是在国外的体验。我们发现,很多国家的家庭,虽然很注重孩子独立性,但对孩子教育的规划,是从孩子一诞生就开始的,而且,都坚持的很好。
不过,我们当时是不知道该如何去进行“教育金规划”的:不知道用什么方式,也不知道每年投入多少,更不知道未来够不够。
当时,就凭着感性的认识,我们确定了“每年两万元,买股票,作为孩子以后的学费”的教育金规划。
实际上,我们很快就发现这是不行的。
其一,因为要来北京创业,我们的现金收入极不稳定,后来就没有每年放两万元了。
其二,中国的股市极其不稳定,我又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炒股,所以,我们的股票就干脆放在那里没有什么交易——幸运的是,我们逃过了几次的股灾,算是有了一些回报。但是,也没有再把教育金投入股市了。
其三,我们没有预料到,教育金规划如此复杂,不仅要考虑学费,还要考虑各种素质、生活上的花费,甚至,还要考虑牙齿矫正的这些费用。而这些各方面的花费,都是很重要的,而且,都是不可缺少的。
那么,这就需要有专业的分析,甚至还要预测——比如,十年之后,你的孩子上大学的时候,究竟学费会涨到多少?
但是,就我的经验而言,无论你的家庭的境况如何,无论你的孩子是否要去国外留学……家庭为孩子进行“教育金规划”,则是必须的。
而且,为孩子做“教育金规划”,不能用“砸锅卖铁也要供”的感情用事,也不能“买几套房子,上私立高中卖一套,留学卖一套”的单一投资方式——而是应该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结合孩子教育和成长的规划,综合起来做一个长期的、专业的规划。
“谱蓝”荣获了国家科技金奖,帮助数百万家庭解决了家庭保障需求,人民网、中国新闻网、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凤凰网、腾讯网、今日头条等社会及行业权威媒体官方报道和倾情推荐。
为了能让孩子进入心仪的学校,很多家长已经开始摩拳擦掌,给孩子报补习班,打点关系,每一步都是烧钱的节奏。孩子就像是战场上的士兵,能走多远,取决于家长的“粮草”是否充足。
孩子从入学到高考,补习班的费用是无底洞,将来上大学花费更是难以估量。也许你当年上大学只花了几万块钱,看似小菜一碟,但如果按照每年5%的通胀,将来孩子上大学的花费可能就是几十万乃至上百万。
高昂的教育成本,让人望而生畏,这也让很多打着教育金储蓄的金融产品在市场上热销。当然,有些家长可能会选择更加激进的方式如买股票炒楼,或者求稳妥干脆存银行,这些方式合适吗?我从理财的专业角度帮大家剖析一下。
昏招一:存银行
很多70后、80后朋友都有这样的经历:小时候拿到压岁钱,爸妈会说,“先帮你存着,等你以后上大学用。”
其实,存教育金的观念很早就已经在我们父辈的意识里生根发芽,只是那时国内金融市场还未兴起,存银行是他们唯一的办法,这也是最传统、最普遍的理财方式。
在父辈那个年代,存银行其实是合适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没有别的选择。另外,当时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是非常高的。你们可以回去问问爸爸妈妈,在90年代初,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可以达到10%。作为无风险资产,这个年化收益率是相当不错的。虽然,当年通胀也高达两位数,但是教育的通胀很低, 国家还补贴大学生的学费和生活杂费。
但到了今天,我们都知道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低于3%,而物价和学费却在节节攀升,所以钱放在银行等同于贬值,单纯依靠这种方式是无法完成我们的教育金目标的。
昏招二:高风险投资
既然存银行不划算,有些朋友开始将资金用于炒股炒楼,用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方式来解决孩子的教育金问题。
那这种方式的弊端又在哪里呢?
首先,风险与收益是并存的。如果有人跟你说,我有一个高收益的产品,但是风险很低,那一定是骗人的。世上不存在高收益低风险的产品,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否则,金融机构就完全不需要研发产品,用自己的资金不是利益更大化吗?
其次,教育金储蓄的兑现,在时间上是不可更改的。如果你把钱都用于炒股炒楼,试问,你怎么知道自己孩子读大学那一年,股市是在2007年还是2008年呢?你又怎么知道那一年,房价是在美国次贷危机前还是次贷危机后呢?难道要和孩子说:“儿啊,现在股市低迷,套住了,要不咱明年再上大学?”还是说:“目前房地产行情不好,房子脱不了手,等房子一卖,咱就去交学费?”
如果只是普通投资,你大可以在风险承受能力范围内选择收益更高的方式,但在教育金储蓄上,这种方式是非常不可取的。
昏招三:教育金保险
现在孩子一出生,保险代理人就能通过各种方式找到你,“给孩子买个教育金保险,既能给孩子保障,又能帮他存上大学的钱,实在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其实,我已经在过往很多文章中阐述过,教育金保险是保不了教育金的。
若干年前,我还在从事精算工作时,就参与过教育金保险产品的设计。目前,国内所有教育金保险的产品形态,都是以分红险为主,再配以固定的返还。返还金额一般有特定的指向,如孩子的高中学费、大学学费,或创业金等。
但其实,教育金保险是个伪命题。
教育金保险的主险是寿险,而孩子是没有寿险需求的,寿险应该只给大人买。因为寿险的用处是当不幸来临时,我们可以继续为家庭提供财务支持,而孩子本来就没有家庭的财务责任。
而且,国内这类保险产品的分红收益非常低,与储蓄收益相差无几,大概在3%上下。讲真,这样的收益率,还不如存银行,因为它根本无法对冲通货膨胀,甚至还丧失了流动性。
所以说,教育金保险本身并不保障教育。
昏招四:忽略保障
给孩子存教育金前,我建议保障先行。而保障的配置原则,需要遵循“家庭支柱优先”,也就是说要先给大人配齐,再给孩子配。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归根到底,你的健康和收入来源不中断才是孩子最大的保障。试想,如果你不幸遭遇意外或患病,收入来源永久中断了,或者说还要消耗家庭的资金储备,孩子的教育金又从何谈起呢?如果你的资金足够多,即使孩子患病需要医治,你也有能力支付,不需要借钱。所以,给家庭配置保障,需要遵循“先大人,后孩子”的原则。
孩子教育金的储备周期是漫长的,可能长达18年。在这期间,自己和家人所遭遇的任何一场意外,都可能给家庭的财务带来致命冲击,让你为孩子储备多年的教育金瞬间蒸发。所以,要想顺利实现教育金储蓄目标,你需要先为自己和家人做足保障,规避教育金漫长储备周期所面对的非金融风险。
有些家长盲目乐观,对风险感知不强,光顾给孩子存教育金,却忽视了自己和家人的保障,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
隐藏昏招:活在当下
还有一些朋友, 一提到存教育金,就说自己没有钱,或者觉得谈钱一身铜臭,根本不作打算。
不要忘记,作为父母,为孩子的教育做储蓄投资,是我们应有的责任。
有些朋友可能会说,孩子难道不能自己考取奖学金吗?我的看法是,孩子出色,我们自然欣喜,但是我们不应该将财务责任甩给孩子。试想,如果孩子将来拿到了哈佛的录取通知书,却没有申请到奖学金,最终因家庭财力不足而与名校失之交臂,你难道不感到遗憾吗?
昏招拆解完了,真正的教育金规划路线图应该是怎样的呢?
第一步:确定目标,厘清未来的需求。(如,我希望孩子在国内读大学,还是留学,是上普通学校还是名校?)
第二步:了解目前教育金的费用现状及学费走势。(如哈佛的学费目前是4年近30万美金,到孩子上大学时大概是多少)
第三步:梳理家庭财务状况,收入及支出,明确为教育目标能够提供的预算。(有多少钱可以存)
第四步:对家庭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评估,确定合理的收益率。
第五步:根据他家庭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怎么存)
第六步:在家庭财务状况与风险承受能力之间调适出一个合理的方案,马上行动。
第七步:制定合理的家庭风险保障方案,以规避教育金漫长储备周期所面对的非金融风险。
在所有理财规划中,之所以我如此注重教育金规划,既不是要为孩子攀比,也不是执着于为孩子创造多么好的物质条件,而是我觉得有必要坚守精神层面的追求,守护那些有天赋的孩子,守护那些求真求美求善的火种,让他们不至少因为没有物质条件,承担更多的财务责任,放弃更高级别的追求。
做好了教育金规划,清醒地思考孩子的未来,你才可能挣脱现在应试的怪圈。
其实,对于大多数的中产阶级家庭,当你仔细思考、认真规划后,你会发现,其实出路很多,你并非别无选择,你只是走进了死胡同而已。
家庭为孩子进行“教育金规划”,都是必须的。
写在前面:
这是“给家一个规划”系列的第二篇:
上一篇讲的是“在这个世界上,其实谁都靠不住!”。你会发现,无论是谁,在我们的人生之中,注定都会遇到沟沟坎坎。
而当工作、健康、情感等等发生危机的时候,“谁都靠不住,只能自己去扛”——而有没有做好规划,最好准备,决定着你是否能够安然度过。
今天,我们要聊的是一个特别现实的问题:“你为孩子的成长准备了多少钱”?
说实话,这个话题不好聊,我们一向“谈钱敏感”,可是,涉及到孩子的成长,必须要面对钱——这不是俗气,而是理性。
有的家长说了:只要孩子能读,我们“砸锅卖铁倾尽全家所有”也要去供孩子读!
可是,现实往往比我们想象的复杂的多——比如孩子被哈佛大学录取了,是不是天大的好事?
但是,哈佛今年的总费用高达近7万美金了(根据哈佛大学网站的数据,2019-2020学年,学费为47730美元,总费用为69607美元。哈佛大学估计,就读该校每年需花费约为7.38-7.82万美元)——四年下来,少说也得三十多万美金,那可是200多万人民币!而且,还几乎每年都涨。
而这,仅仅是四年而已,占孩子20岁成长过程中的五分之一而已。
那么,一个家庭,到底应该为孩子准备多少钱,怎样准备钱,才能够既合理,又不犯难;既在能力范围之内,又不耽误孩子呢?
我们家两代的成长史
基本没有规划,没有大的投入
我的父亲,出生在河南的一个小山村里。据说,在我曾祖父那一代,我们家是地方上的乡绅,开有药铺、学堂。到了我爷爷的那一辈,就所剩无几,我父亲出生的时候,已经是“贫下中农”了。
所以,我父亲的成长,根本就是无钱可花。我父亲上学的钱,都是我奶奶“编辫子”(用玉米皮编制的物品)换来的。
后来,连这也维持不下去了,我父亲17岁就当兵离开了家乡。在军队里,他努力学习,考上了航空学校,当上了军官,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所以我父亲的成长,基本家里没有给什么钱。
到了我出生的时候,家里的情况比村里其他的家庭要好一些了。
两岁的时候,我们全家作为随军家属去了重庆的一个军区,住在家属院里。我上了军区的幼儿园,平时还能得到朱古力和小手枪等礼物。
父亲在参加完自卫还击战役之后转业,来到地方担任某国企负责人,我们家的生活条件算是中等水平。那个时候,上学不用什么钱,也没有兴趣班和培训班,家里也没有旅行,孩子也没有游学,所以,用不到什么钱。
到了上初中的时候,父亲停薪留职下海做生意,我们的家境好像马上好了一些。但随着生意很快失败,惹上官司,父亲生病,我们又迅速窘迫了起来。
那个时候,没有私立学校,我就一路公立学校考上了大学。父亲在很早时候,就一直跟我说,“供你到大学毕业,毕业后家里一分钱也不会给,一分钱也不会跟你要”。上个世纪90年代,上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基本上是每个普通家庭都可以承受的。
而我,也就在大学毕业的那一天开始,没有从家里拿一分钱——无论我以后找工作,结婚,买房,都是靠自己来完成的——刚毕业的时候,写了欠条从家里借了3000元,后来也还掉了。
所以,我成长过程中,家里给到了当时可以给到的金钱的支持,不会为学费发愁,不会为吃饭穿衣发愁。
第三代的成长史
必须事先规划,还有很多无法预料
等到我自己做了父亲,我忽然发现,或许是时代真的不同了,我们家庭的条件也不同了,我们为孩子的成长,要充分做好准备才可以。小丸子一生下来,我和三川就合计了下,就眼前来说,孩子上幼儿园要花多少钱?我们小区里就有一家条件很好的私立幼儿园,学费3500元左右(要知道,那可是在十年前的广州,算是不折不扣的高消费了),而我们两个人的收入,加在一起也就两万多元,还有大几千的房贷要还,还有一辆车要养。
而且,这还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于是,我们就决定,每年在小丸子生日的那天,给她存两万元,算作是教育基金。后来呢,觉得存钱不划算,就买了两万元的股票。
之后,我们全家搬到了北京,开始了创业,小丸子也在北京上幼儿园、上学。这时,我们发现,孩子成长的消费,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北京,公立幼儿园进不去,私立的三五千都是很正常的,七八千也不稀奇;各种兴趣班,无论是小丸子学过的击剑、棒球、游泳,还是小丸子从来没有去过的英语、奥数等培训班,学费几千上万都是很正常的。这样的话,我们就需要为孩子的成长准备更多的钱了。
我简单地梳理了下,我们家为孩子成长的花费,大致的几个领域:
其一,学费。我们家是非京籍,虽然有北京的学籍,但很难在中学之后继续就读公立学校,更不能参加北京高考。
实际上,从初中开始我们就上了民办学校。那么,六年中学,再加上极有可能的国外大学,都需要大量的支出。
其二,素质投入。小丸子在小学阶段,没有上过任何一个学科的培训班。但是,从幼儿园开始,她陆续尝试过舞蹈、合唱、击剑、棒球、花样游泳、艺术鉴赏等等的兴趣班。
而且,在阅读和艺术上,还会继续有持续的投入。同时,也会预留任何关于学习上的投入的可能。
其三,生活方式。这方面最大的投入就是家庭旅行了。虽然我和三川更多的是为了满足自己旅行的愿望,“带着孩子一起去旅行”,而不是“为了孩子去旅行”。但也会有专门去国外的夏令营、游学等规划。
其四,身心健康。我相信,很多家庭,包括我们在内,之前根本没有想到过,孩子在身心健康上需要这么大的投入。
这个暑假,小丸子进行了牙齿矫正、佩戴OK镜等。这些是我们小时候没有的,而现在很多孩子都会遇到。
所以呢,综合这四大领域,我们就必须为孩子的成长,做好事先的规划。
教育的环境变了,学费不再是靠家庭的存款就可以解决的了。
过去很少有留学的,有也是公派的,现在留学已经成为普遍需求,且都是自费留学。
过去仅仅在公立学校里,学习好、考试成绩好,家里不需要做什么,而现在的社会,更强调每个人的综合素质,这就需要更多的投入。生活的环境变了,教育就是生活,生活品质、个人素质需要提升。
过去的孩子,根本没有旅行的概念,现在不仅有家庭旅行的潮流,还有遍布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各种营地、游学,为孩子增加见识和素养。
过去孩子的可以玩儿的东西很少,看小说都是去租的,现在的孩子人手一个IPAD、手机。
过去孩子的业余生活基本零花费,现在无论户外室内、科技还是运动,每种孩子参与的活动都价格不菲。
我要说,虽然这需要每个家庭为孩子的成长付出的更多了,但是,这是一个好事情。
为什么呢,我觉得,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经之路,是社会更加文明进步的必经之路。就像我们现在的市场取代了计划一样,东西虽然更贵了,但也更多元化了,选择更多了,更自由了。
从感性的为孩子付出
到更专业的规划
前面说到,我们家算是挺有“教育金规划”意识的。这主要来源于两点。
第一点,是我们一直从事新闻媒体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敏感地觉察到了社会趋势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时代的潮流,是发展的必然。
第二点,是在国外的体验。我们发现,很多国家的家庭,虽然很注重孩子独立性,但对孩子教育的规划,是从孩子一诞生就开始的,而且,都坚持的很好。
不过,我们当时是不知道该如何去进行“教育金规划”的:不知道用什么方式,也不知道每年投入多少,更不知道未来够不够。
当时,就凭着感性的认识,我们确定了“每年两万元,买股票,作为孩子以后的学费”的教育金规划。
实际上,我们很快就发现这是不行的。
其一,因为要来北京创业,我们的现金收入极不稳定,后来就没有每年放两万元了。
其二,中国的股市极其不稳定,我又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炒股,所以,我们的股票就干脆放在那里没有什么交易——幸运的是,我们逃过了几次的股灾,算是有了一些回报。但是,也没有再把教育金投入股市了。
其三,我们没有预料到,教育金规划如此复杂,不仅要考虑学费,还要考虑各种素质、生活上的花费,甚至,还要考虑牙齿矫正的这些费用。而这些各方面的花费,都是很重要的,而且,都是不可缺少的。
那么,这就需要有专业的分析,甚至还要预测——比如,十年之后,你的孩子上大学的时候,究竟学费会涨到多少?
但是,就我的经验而言,无论你的家庭的境况如何,无论你的孩子是否要去国外留学……家庭为孩子进行“教育金规划”,则是必须的。
而且,为孩子做“教育金规划”,不能用“砸锅卖铁也要供”的感情用事,也不能“买几套房子,上私立高中卖一套,留学卖一套”的单一投资方式——而是应该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结合孩子教育和成长的规划,综合起来做一个长期的、专业的规划。
孙明展时间
存教育金的五大昏招和七步路线图
孙明展:中山大学统计系硕士毕业,国际金融理财师,中山大学金融系、统计系专业硕士导师,“谱蓝”品牌创始人。“谱蓝”荣获了国家科技金奖,帮助数百万家庭解决了家庭保障需求,人民网、中国新闻网、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凤凰网、腾讯网、今日头条等社会及行业权威媒体官方报道和倾情推荐。
为了能让孩子进入心仪的学校,很多家长已经开始摩拳擦掌,给孩子报补习班,打点关系,每一步都是烧钱的节奏。孩子就像是战场上的士兵,能走多远,取决于家长的“粮草”是否充足。
孩子从入学到高考,补习班的费用是无底洞,将来上大学花费更是难以估量。也许你当年上大学只花了几万块钱,看似小菜一碟,但如果按照每年5%的通胀,将来孩子上大学的花费可能就是几十万乃至上百万。
高昂的教育成本,让人望而生畏,这也让很多打着教育金储蓄的金融产品在市场上热销。当然,有些家长可能会选择更加激进的方式如买股票炒楼,或者求稳妥干脆存银行,这些方式合适吗?我从理财的专业角度帮大家剖析一下。
昏招一:存银行
很多70后、80后朋友都有这样的经历:小时候拿到压岁钱,爸妈会说,“先帮你存着,等你以后上大学用。”
其实,存教育金的观念很早就已经在我们父辈的意识里生根发芽,只是那时国内金融市场还未兴起,存银行是他们唯一的办法,这也是最传统、最普遍的理财方式。
在父辈那个年代,存银行其实是合适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没有别的选择。另外,当时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是非常高的。你们可以回去问问爸爸妈妈,在90年代初,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可以达到10%。作为无风险资产,这个年化收益率是相当不错的。虽然,当年通胀也高达两位数,但是教育的通胀很低, 国家还补贴大学生的学费和生活杂费。
但到了今天,我们都知道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低于3%,而物价和学费却在节节攀升,所以钱放在银行等同于贬值,单纯依靠这种方式是无法完成我们的教育金目标的。
昏招二:高风险投资
既然存银行不划算,有些朋友开始将资金用于炒股炒楼,用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方式来解决孩子的教育金问题。
那这种方式的弊端又在哪里呢?
首先,风险与收益是并存的。如果有人跟你说,我有一个高收益的产品,但是风险很低,那一定是骗人的。世上不存在高收益低风险的产品,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否则,金融机构就完全不需要研发产品,用自己的资金不是利益更大化吗?
其次,教育金储蓄的兑现,在时间上是不可更改的。如果你把钱都用于炒股炒楼,试问,你怎么知道自己孩子读大学那一年,股市是在2007年还是2008年呢?你又怎么知道那一年,房价是在美国次贷危机前还是次贷危机后呢?难道要和孩子说:“儿啊,现在股市低迷,套住了,要不咱明年再上大学?”还是说:“目前房地产行情不好,房子脱不了手,等房子一卖,咱就去交学费?”
如果只是普通投资,你大可以在风险承受能力范围内选择收益更高的方式,但在教育金储蓄上,这种方式是非常不可取的。
昏招三:教育金保险
现在孩子一出生,保险代理人就能通过各种方式找到你,“给孩子买个教育金保险,既能给孩子保障,又能帮他存上大学的钱,实在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其实,我已经在过往很多文章中阐述过,教育金保险是保不了教育金的。
若干年前,我还在从事精算工作时,就参与过教育金保险产品的设计。目前,国内所有教育金保险的产品形态,都是以分红险为主,再配以固定的返还。返还金额一般有特定的指向,如孩子的高中学费、大学学费,或创业金等。
但其实,教育金保险是个伪命题。
教育金保险的主险是寿险,而孩子是没有寿险需求的,寿险应该只给大人买。因为寿险的用处是当不幸来临时,我们可以继续为家庭提供财务支持,而孩子本来就没有家庭的财务责任。
而且,国内这类保险产品的分红收益非常低,与储蓄收益相差无几,大概在3%上下。讲真,这样的收益率,还不如存银行,因为它根本无法对冲通货膨胀,甚至还丧失了流动性。
所以说,教育金保险本身并不保障教育。
昏招四:忽略保障
给孩子存教育金前,我建议保障先行。而保障的配置原则,需要遵循“家庭支柱优先”,也就是说要先给大人配齐,再给孩子配。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归根到底,你的健康和收入来源不中断才是孩子最大的保障。试想,如果你不幸遭遇意外或患病,收入来源永久中断了,或者说还要消耗家庭的资金储备,孩子的教育金又从何谈起呢?如果你的资金足够多,即使孩子患病需要医治,你也有能力支付,不需要借钱。所以,给家庭配置保障,需要遵循“先大人,后孩子”的原则。
孩子教育金的储备周期是漫长的,可能长达18年。在这期间,自己和家人所遭遇的任何一场意外,都可能给家庭的财务带来致命冲击,让你为孩子储备多年的教育金瞬间蒸发。所以,要想顺利实现教育金储蓄目标,你需要先为自己和家人做足保障,规避教育金漫长储备周期所面对的非金融风险。
有些家长盲目乐观,对风险感知不强,光顾给孩子存教育金,却忽视了自己和家人的保障,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
隐藏昏招:活在当下
还有一些朋友, 一提到存教育金,就说自己没有钱,或者觉得谈钱一身铜臭,根本不作打算。
不要忘记,作为父母,为孩子的教育做储蓄投资,是我们应有的责任。
有些朋友可能会说,孩子难道不能自己考取奖学金吗?我的看法是,孩子出色,我们自然欣喜,但是我们不应该将财务责任甩给孩子。试想,如果孩子将来拿到了哈佛的录取通知书,却没有申请到奖学金,最终因家庭财力不足而与名校失之交臂,你难道不感到遗憾吗?
昏招拆解完了,真正的教育金规划路线图应该是怎样的呢?
第一步:确定目标,厘清未来的需求。(如,我希望孩子在国内读大学,还是留学,是上普通学校还是名校?)
第二步:了解目前教育金的费用现状及学费走势。(如哈佛的学费目前是4年近30万美金,到孩子上大学时大概是多少)
第三步:梳理家庭财务状况,收入及支出,明确为教育目标能够提供的预算。(有多少钱可以存)
第四步:对家庭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评估,确定合理的收益率。
第五步:根据他家庭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怎么存)
第六步:在家庭财务状况与风险承受能力之间调适出一个合理的方案,马上行动。
第七步:制定合理的家庭风险保障方案,以规避教育金漫长储备周期所面对的非金融风险。
在所有理财规划中,之所以我如此注重教育金规划,既不是要为孩子攀比,也不是执着于为孩子创造多么好的物质条件,而是我觉得有必要坚守精神层面的追求,守护那些有天赋的孩子,守护那些求真求美求善的火种,让他们不至少因为没有物质条件,承担更多的财务责任,放弃更高级别的追求。
做好了教育金规划,清醒地思考孩子的未来,你才可能挣脱现在应试的怪圈。
其实,对于大多数的中产阶级家庭,当你仔细思考、认真规划后,你会发现,其实出路很多,你并非别无选择,你只是走进了死胡同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或书籍,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图片、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以上图片、文字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同时以上资源内容版权归原作者及发行商所有,仅供预览交流学习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确认之后立即删除。
文章共: [1] 页
评论
当第一个评论者吧,抢沙发!
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