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命的最好方式,是管理情绪
浏览人数:1048次 来源:互联网 作者:白小白 发布时间:2019年9月23日
导读/推荐的理由: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成年人的世界,情绪早就戒了。可事实上,情绪根本戒不掉,只是被忽略和压抑着,等待各种大病小病找上门来。
想想,你有没有遇到过以下这些情况?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提问:什么东西能够杀人于无形?
点赞最高的回答只有两个字:情绪。
不能同意再多。
最近,朋友阿晨告诉我,她妈妈最近生病了,排查原因后,竟然是妈妈从来没发过脾气。
阿晨的妈妈一向很温柔,跟谁说话都是轻声细语。生病后,在家人和医生的细问下。她才吐露了自己的秘密:
“其实每次特别生气的时候,我都跑洗手间偷偷哭。”
不止是阿晨的妈妈,因无法正确处理坏情绪而患病的人还有很多。
心理学硕士小七就曾做过一个研究,对几百位中老人进行身体状况和心理健康调研。
后来总结数据时,发现一个惊人的现象:过去几十年里身体经常患病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情绪不好。有的是性子急,容易暴怒;有的是长期压抑,心事从不敢跟人说。
可以说,不良情绪是一种最新的癌症。
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成年人的世界,情绪早就戒了。可事实上,情绪根本戒不掉,只是被忽略和压抑着,等待各种大病小病找上门来。
想想,你有没有遇到过以下这些情况?
同事找你帮忙做事,你明明不愿意,却还是答应了。
受到一点批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耿耿于怀,控制不住地自责、后悔。
工作一整天回到家后,控制不住向亲人发泄怨气。
虽然很爱孩子,却经常说:我辛苦把你养大,你怎么不听话?你看别人家XXX怎么怎么样……
如果你中了其中一条,就要千万小心了。
小情绪的累积,虽不致命,却能诛心。
长此以往,不仅让自己陷入焦虑和困顿之中,还会连累家人,把亲近的人都拖入泥潭。
我真的很爱我的孩子,可我就是忍不住对他发火。
我反复告诉自己“有话要好好说”,可我一遇到儿子作业拖拉、不按时睡觉、看电视超时这些小事,就会立马炸毛;
“有一次,我要出差,担心儿子贪玩,就要没收他的iPad,可儿子哭哭啼啼不肯给我。
眼看飞机就赶不上了,我心急火燎地,只得警告他:快松手,我要赶不上飞机了。
几遍警告后,儿子还是哭着不撒手。
我当时就感觉一股火蹭的就冒上来了,从他手中一把抢过iPad,重重地砸在地上摔了个粉碎。
儿子当时的反应我能记一辈子:他原本还在大哭,突然就没声儿了,瞬间摊在地上,嘴里念着:你不是好妈妈,我讨厌你……
她想了想后说:“从那以后,我就开始刻意压抑情绪,可我总能感受到自己的情绪像洪水猛兽一样奔涌而来。
每一次抑制情绪之后,只会带来更严重的情绪崩溃。就像陷入了死循环。”
比如生活中,你和儿子发生冲突,这就是一种对抗;
遇到难缠的客户,你宁愿跟他老死不相往来,这就是逃避;
遇到领导批评,你会感觉四肢麻木,头脑一片空白,这就是僵住。
而这些反应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会让关系陷入恶性循环。
相反,如果你挣脱这种本能反应,从本能应对转变为智慧应对,就能自己做情绪的主人了。”
最后,我把自己管理情绪的秘籍教给了她:
用“情绪命名法” ,识别自己的情绪,当情绪被清楚的认知,焦虑就减少了大半;
用“身体扫描法” ,更深刻的看见情绪,关怀情绪;
用“情绪魔法ABC”,360°了解情绪背后的真相,做情绪的主人;
……
一个月的练习之后,晓文的生活发生了质的改变:
面对孩子,她能控制情绪,不再冲动发火。而孩子也不再畏惧妈妈了,经常跟妈妈聊起学校发生的大事小事。
就连老公都说:“你最近好温柔,让我想起咱们谈恋爱那会。”
排走情绪垃圾,不仅让自己身心畅快,也能让家人如沐春风。
在我还年幼时,本来北大毕业的父亲,却被送去做了煤炭工人。
怀才不遇的苦闷无处发泄,弱小的我便成为了他发泄情绪的对象:不论我多么小心翼翼,总免不了被父亲一顿打骂……
在这样的原生家庭下,我锻炼出了对负面情绪强大的感知力。
父亲的一辈子的憋闷委屈,我真切的看在眼里。
他牵连给我的情绪伤害,更让我的童年痛苦不堪,这一切都让我暗下决心:
不能再让别人遭遇情绪的不幸。
为了化解情绪带来的伤痛,我放弃医学上已有的荣誉和光环,贷款10万美元在全美顶尖的范德堡大学专攻心理学。
2008年,祖国发生汶川大地震特大灾难,在美国看到新闻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立马回国,为苦难的同胞提供心理救援。
3年来,我和家人驻扎在临时搭建的小棚子里,为灾区近10万名师生抚平心理的伤痛。
有些朋友不理解,你干嘛放弃美国优渥的生活呢?他们可能体会不到:为别人抚平心灵的伤痛,比赚钱更有意义!
前些时候,一位女高管小丽来找我,也是还没寒暄几句泪水就要夺眶而出:
“我工作收入高,承担了大部分的支出。老公父母的房子是我帮着买的,他家人生病了也是我出钱,家务是我做,孩子也是我管……
在情绪管理中,有一种很常见的心理模式,叫做“债主模式”。
我们没有人不全心全意地爱着家人。但如果每次付出时,都认为对方应该回报自己,这便是在向他人放债。
在家里管孩子,你欠我一笔;帮你洗衣服,你欠我一笔;帮你做家务,你又欠我一笔……
久而久之,女人难免会感到分外委屈,因为她们总是觉得是“对方欠了自己”。
“债主模式”是人际交往中的痛苦之源。
即便对方是你的父母、孩子、兄弟姐妹或者爱人,一旦觉得欠了你什么,便会本能地躲避这种负担。
因为,没有人想在亲密关系中,成为欠债的人。
小丽从源头上想明白了这一点,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在帮助丈夫承担时再也不把自己当做债主,纯粹出于爱主动为他分忧;
每天把固定时间留给自己,做让自己开心的事;
实在控制不住的时候,就用海蓝博士教的剥洋葱法排除负面情绪……
三个月后,小丽夫妻俩的吵架频次锐减,生活状态完全不一样了。
丈夫开始帮着小丽打下手做饭,两人周末也一起出去玩,前些天还在朋友圈晒海岛旅行照,比以前甜蜜了不止一个级别。
辅导孩子作业,结果他磨蹭半小时做不出一道题,气到头晕眼花,还得告诉自己要做个有耐心的妈妈;
累了一天回到家,想让老公帮忙做个家务,结果怎么叫都叫不动,一边忍着脾气一边自己动手做了;
面对严苛的上司的责骂,不敢还嘴,永远是同事们的“背锅侠”,委屈都往心里吞…
真是活得太累了!
其实,情绪本身并无好坏,也无对错。
只是正面积极的情绪让我们靠近幸福;负面消极的情绪让我们远离幸福的轨道。
是我们自己的分别心,让我们想极力远离负面情绪,追逐积极情绪。
我们需要的不是咒骂情绪是魔鬼,而是学习如何让情绪成为我们的幸福的卫士。
其实,你和幸福的女人之间,只差一堂情绪课。
懂得管理情绪的人,在人生各个阶段都能从容不迫,遇到难事能跨过去,遇到好事也能接得住。
只需要你行动起来,从今天开始学习情绪管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别让情绪真的成了关系的“元凶”,才追悔莫及!
点赞最高的回答只有两个字:情绪。
不能同意再多。
最近,朋友阿晨告诉我,她妈妈最近生病了,排查原因后,竟然是妈妈从来没发过脾气。
阿晨的妈妈一向很温柔,跟谁说话都是轻声细语。生病后,在家人和医生的细问下。她才吐露了自己的秘密:
“其实每次特别生气的时候,我都跑洗手间偷偷哭。”
不止是阿晨的妈妈,因无法正确处理坏情绪而患病的人还有很多。
心理学硕士小七就曾做过一个研究,对几百位中老人进行身体状况和心理健康调研。
后来总结数据时,发现一个惊人的现象:过去几十年里身体经常患病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情绪不好。有的是性子急,容易暴怒;有的是长期压抑,心事从不敢跟人说。
可以说,不良情绪是一种最新的癌症。
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成年人的世界,情绪早就戒了。可事实上,情绪根本戒不掉,只是被忽略和压抑着,等待各种大病小病找上门来。
想想,你有没有遇到过以下这些情况?
同事找你帮忙做事,你明明不愿意,却还是答应了。
受到一点批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耿耿于怀,控制不住地自责、后悔。
工作一整天回到家后,控制不住向亲人发泄怨气。
虽然很爱孩子,却经常说:我辛苦把你养大,你怎么不听话?你看别人家XXX怎么怎么样……
如果你中了其中一条,就要千万小心了。
小情绪的累积,虽不致命,却能诛心。
长此以往,不仅让自己陷入焦虑和困顿之中,还会连累家人,把亲近的人都拖入泥潭。
压抑的情绪,会拖累两代人
晓文就曾是一个,深陷坏情绪的泥淖而无法自拔的妈妈。她来向我求助的时候,整个人都快抑郁了,话还没说出口,眼泪却先喷涌而出:我真的很爱我的孩子,可我就是忍不住对他发火。
我反复告诉自己“有话要好好说”,可我一遇到儿子作业拖拉、不按时睡觉、看电视超时这些小事,就会立马炸毛;
有时候工作上不顺心了,回家我就是一点就着的状态,现在儿子都躲着我,周末宁愿去奶奶家,也不在家陪我……
我抚平晓文的情绪后,她又给我讲了一件深深刺痛她的事情——
“有一次,我要出差,担心儿子贪玩,就要没收他的iPad,可儿子哭哭啼啼不肯给我。
眼看飞机就赶不上了,我心急火燎地,只得警告他:快松手,我要赶不上飞机了。
几遍警告后,儿子还是哭着不撒手。
我当时就感觉一股火蹭的就冒上来了,从他手中一把抢过iPad,重重地砸在地上摔了个粉碎。
儿子当时的反应我能记一辈子:他原本还在大哭,突然就没声儿了,瞬间摊在地上,嘴里念着:你不是好妈妈,我讨厌你……
听到他这么说,我的心都碎了。我一把抱住他,一遍一遍跟他道歉:“妈妈错了,妈妈错了……”
听完晓文的讲述,我打心眼里心疼,问她:“那你尝试过哪些排解情绪的方式呢?”
她想了想后说:“从那以后,我就开始刻意压抑情绪,可我总能感受到自己的情绪像洪水猛兽一样奔涌而来。
每一次抑制情绪之后,只会带来更严重的情绪崩溃。就像陷入了死循环。”
不忍看她受情绪的折磨,我把情绪的真相告诉了她:其实,这并不是你的错,而是你陷入了大脑的“本能反应”。
人在受到外界刺激时,本能反应有3种:对抗、逃避、僵住。
比如生活中,你和儿子发生冲突,这就是一种对抗;
遇到难缠的客户,你宁愿跟他老死不相往来,这就是逃避;
遇到领导批评,你会感觉四肢麻木,头脑一片空白,这就是僵住。
而这些反应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会让关系陷入恶性循环。
相反,如果你挣脱这种本能反应,从本能应对转变为智慧应对,就能自己做情绪的主人了。”
最后,我把自己管理情绪的秘籍教给了她:
用“情绪命名法” ,识别自己的情绪,当情绪被清楚的认知,焦虑就减少了大半;
用“身体扫描法” ,更深刻的看见情绪,关怀情绪;
用“情绪魔法ABC”,360°了解情绪背后的真相,做情绪的主人;
……
一个月的练习之后,晓文的生活发生了质的改变:
面对孩子,她能控制情绪,不再冲动发火。而孩子也不再畏惧妈妈了,经常跟妈妈聊起学校发生的大事小事。
就连老公都说:“你最近好温柔,让我想起咱们谈恋爱那会。”
现在一年过去,晓文一家幸福感爆棚,孩子懂事、老公体贴,一家人经常一起旅行,把平凡的日子过成了诗。
太多人不知道,坏情绪就像洪水,堵不如疏。
排走情绪垃圾,不仅让自己身心畅快,也能让家人如沐春风。
看不见的情绪,是关系中的隐形杀手
你好,我是海蓝。虽然我现在是神经科学博士后和心理学硕士,帮助了无数人走出情绪的伤痛。可曾经的我,却吃了不少情绪的苦。在我还年幼时,本来北大毕业的父亲,却被送去做了煤炭工人。
怀才不遇的苦闷无处发泄,弱小的我便成为了他发泄情绪的对象:不论我多么小心翼翼,总免不了被父亲一顿打骂……
在这样的原生家庭下,我锻炼出了对负面情绪强大的感知力。
父亲的一辈子的憋闷委屈,我真切的看在眼里。
他牵连给我的情绪伤害,更让我的童年痛苦不堪,这一切都让我暗下决心:
不能再让别人遭遇情绪的不幸。
为了化解情绪带来的伤痛,我放弃医学上已有的荣誉和光环,贷款10万美元在全美顶尖的范德堡大学专攻心理学。
2008年,祖国发生汶川大地震特大灾难,在美国看到新闻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立马回国,为苦难的同胞提供心理救援。
3年来,我和家人驻扎在临时搭建的小棚子里,为灾区近10万名师生抚平心理的伤痛。
有些朋友不理解,你干嘛放弃美国优渥的生活呢?他们可能体会不到:为别人抚平心灵的伤痛,比赚钱更有意义!
而为了让更多人不再受情绪的苦,这些年,我不断的在各大节目分享我的心得,《天下女人》、《心理访谈》、《杨澜访谈录》、《减出我人生》……
杨澜、周国平、徐小平、俞敏洪、于丹等50位名人,也对我的方法赞叹不已!
“别让你的爱,成为放的债”
情绪问题往往裹着家长里短的外衣,却拥有毁灭性的力量。前些时候,一位女高管小丽来找我,也是还没寒暄几句泪水就要夺眶而出:
“我工作收入高,承担了大部分的支出。老公父母的房子是我帮着买的,他家人生病了也是我出钱,家务是我做,孩子也是我管……
我对他付出那么多,可他对我却越来越冷淡,我们一说话就想吵架。
听到这里,我叹了一口气,把消除负面情绪的“特殊心法”教给了小丽。
在情绪管理中,有一种很常见的心理模式,叫做“债主模式”。
我们没有人不全心全意地爱着家人。但如果每次付出时,都认为对方应该回报自己,这便是在向他人放债。
在家里管孩子,你欠我一笔;帮你洗衣服,你欠我一笔;帮你做家务,你又欠我一笔……
久而久之,女人难免会感到分外委屈,因为她们总是觉得是“对方欠了自己”。
“债主模式”是人际交往中的痛苦之源。
即便对方是你的父母、孩子、兄弟姐妹或者爱人,一旦觉得欠了你什么,便会本能地躲避这种负担。
因为,没有人想在亲密关系中,成为欠债的人。
小丽从源头上想明白了这一点,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在帮助丈夫承担时再也不把自己当做债主,纯粹出于爱主动为他分忧;
每天把固定时间留给自己,做让自己开心的事;
实在控制不住的时候,就用海蓝博士教的剥洋葱法排除负面情绪……
三个月后,小丽夫妻俩的吵架频次锐减,生活状态完全不一样了。
丈夫开始帮着小丽打下手做饭,两人周末也一起出去玩,前些天还在朋友圈晒海岛旅行照,比以前甜蜜了不止一个级别。
情绪稳定,才是女人的高修养
这些年,我接触了无数来寻求疗愈的女性,她们是妻子、是母亲、也为人子女,本身肩负着千斤重担,却还在受着情绪的奴役:辅导孩子作业,结果他磨蹭半小时做不出一道题,气到头晕眼花,还得告诉自己要做个有耐心的妈妈;
累了一天回到家,想让老公帮忙做个家务,结果怎么叫都叫不动,一边忍着脾气一边自己动手做了;
面对严苛的上司的责骂,不敢还嘴,永远是同事们的“背锅侠”,委屈都往心里吞…
真是活得太累了!
其实,情绪本身并无好坏,也无对错。
只是正面积极的情绪让我们靠近幸福;负面消极的情绪让我们远离幸福的轨道。
是我们自己的分别心,让我们想极力远离负面情绪,追逐积极情绪。
我们需要的不是咒骂情绪是魔鬼,而是学习如何让情绪成为我们的幸福的卫士。
其实,你和幸福的女人之间,只差一堂情绪课。
懂得管理情绪的人,在人生各个阶段都能从容不迫,遇到难事能跨过去,遇到好事也能接得住。
只需要你行动起来,从今天开始学习情绪管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别让情绪真的成了关系的“元凶”,才追悔莫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或书籍,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图片、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以上图片、文字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同时以上资源内容版权归原作者及发行商所有,仅供预览交流学习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确认之后立即删除。
文章共: [1] 页
上一篇:别高估人际关系,别低估人性规则
下一篇:你为孩子的成长准备了多少钱?
评论
当第一个评论者吧,抢沙发!
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