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捏脊

浏览人数:686次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不详 发布时间:2016年1月11日
导读/推荐的理由:   宝宝的身心健康、发育正常是年轻父母最关心的问题。捏脊(又称捏积)是促进宝宝生长发育、防治多种疾病的妙法。目前,许多医院儿科医师都用这种方法治疗厌食、消化不良、易感冒等小儿常见病,效果显著。而且捏脊法不打针,不吃药,深受父母和宝宝的欢迎。
虚伪以待

  宝宝的身心健康、发育正常是年轻父母最关心的问题。捏脊(又称捏积)是促进宝宝生长发育、防治多种疾病的妙法。目前,许多医院儿科医师都用这种方法治疗厌食、消化不良、易感冒等小儿常见病,效果显著。而且捏脊法不打针,不吃药,深受父母和宝宝的欢迎。捏脊法非常适用于宝宝的保健,在家里也可以操作。

  起  源
  捏脊原称捏脊骨皮,此法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捏脊法最早见于东晋葛洪(号抱朴子)的《肘后救卒方》。后在金杨用道再补的《附广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记载:“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后世医家将捏脊法在小儿推拿领域广泛重用。

  基本手法
  宝宝俯卧位,妈妈用两手拇指指腹与食、中、环三指指腹相对用力,轻轻捏起皮肤,从龟尾穴开始,随捏随提边沿脊柱向上推移,至大椎穴止。捏的方法也可采用手握空拳状,食指屈曲,以拇指指腹与食指中节桡侧面相对用力,将皮肤轻轻捏起。双手交替捻动,从龟尾穴开始沿脊柱向上至大椎穴止。

  应用方法
  1.在温暖、安静、空气新鲜的房间,宝宝暴露背部和腰骶部。如果室温过低,妈妈可将手伸在 宝宝的衣服下操作。
  2.妈妈先用干净暖和、指甲短滑的双手,在宝宝的腰背部轻轻推摩数遍。
  3.然后根据年龄不同,采用不同类型的捏脊方法。
  (1)出生两个月以内的宝宝,轻轻捏脊1到2遍,如果宝宝拒绝就停止。
  (2)3个月到1岁的宝宝可以捏脊3到5遍。
  (3)1岁到3岁的宝宝可以捏脊6到9遍。捏至最后一遍时每捏三次增加一个较重的提拉动作,谓之“捏三提一”法。同时沿脊柱两侧的膀胱经进行操作,每侧线反复操作5-7遍。
捏脊法可以天天操作,也可以隔天操作。
  (4)3岁以上的孩子,除了上述捏脊方法外,也可以采用横式捏脊法:妈妈从宝宝背部一侧横捏到另一侧,从上往下,反复操作5到7遍。
  现代研究
  通过各项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捏脊法对宝宝全身新陈代谢、神经精神状态、消化功能、循环造血功能等都有促进及改善作用。最新一个研究观点认为: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传统捏脊法可以良性刺激皮肤,有效地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

  术语解释
  1.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中医十二经络名称。膀胱经在背部有两条行走线路,成为第一侧线(距离颈椎、腰椎棘突1.5寸)和第二侧线(距离颈椎、腰椎棘突3寸)。小儿体型娇小,捏脊操作时就不分两侧线。
  2.三寸:宝宝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文为准,四指横量作为三寸。
  提示
  1.个别宝宝第一次接受捏脊时,有时因为疼痛哭闹,妈妈可以停止操作,轻轻安抚宝宝。
  2.妈妈的指甲一定要修短,指甲缘光滑。妈妈可用手指在自己的手背抓挠,感觉有无疼痛感。
  3.宝宝腰骶部的捏脊不要忽视。
  4.宝宝脊柱部皮肤破损、患有疖肿等皮肤病或出现高热等病症,不可捏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或书籍,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图片、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以上图片、文字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同时以上资源内容版权归原作者及发行商所有,仅供预览交流学习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确认之后立即删除。

文章共: [1]
分享到: 更多
评论
当第一个评论者吧,抢沙发!
发评论
您的姓名:   您的E-mail: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如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
 
 
注意: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先登陆或注册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