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宝典

没有孩子不乖这回事!

浏览量:794次 发布时间:2016年8月5日 作者:安心
导读/推荐的理由:有位家长和我说:“我儿子很喜欢自己小时候的衣服,新买的衣服都不喜欢穿,我刚刚突然想到了原因。因为我每每看他小时候的照片都会说,你小时候好可爱啊……我一直没发觉,原来他的小时候就成了我们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小孩’,我一直讨厌‘别人家的小孩’怎么怎么好的说法,原来我也在做这样的事情,只是那个‘别人家的小孩’ 是他小时候。
虚伪以待

家里墙上挂着他小时候的照片,所以,我真是经常经常的说啊。

我也想起前几日从杭州回到深圳,将近夜里1点钟,小满格困的不行,走路开始有点东倒西歪的,她要我抱着她走。我一边抱一边跟她讲,你大宝宝了,我抱不动了啊,小宝宝才抱得动啊。她迷迷糊糊地回答我,我现在就是小宝宝,我明天才是大宝宝。”

成都有位妈妈,曾苦恼于孩子一进超市就一定要刷卡买东西,在与我聊天过程中,她突然想起,某次当孩子拿着她的卡给售货员刷时,旁边有位奶奶把孩子猛夸了一顿,也是在那次后孩子才一进超市就要买东西。

杭州工作坊有位妈妈经过倾听,发现孩子不去幼儿园的原因是因为感觉被其他小朋友孤立了。不想穿某件衣服,原来是那件衣服穿上身会很刺。

有位成都的妈妈发现,在奶奶把她的玩具强行送给其他小朋友后,孩子变得不愿意分享玩具了。
有些孩子会对他人,甚至是自己使用暴力,但是这些孩子通常都曾被暴力对待过。记得几年前在北京的一次讲座,一位爸爸在课间休息时才来前问我,安心老师,我的孩子总是喜欢打自己。我什么办法都试过了,打了打了,骂了骂了,他还是会打自己。

当我对这位爸爸说,你若不能停止打他,他又怎能学会停止打自己呢。这位爸爸当下眼眶就红了,若有所思的道谢离开。

正如以上所列举到的这些情形,很多时候,孩子的某些行为,哪怕是父母们认为不合理的行为,其实跟大人一样,底下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这些需求可能是安全感的需求,可能是生理的需求或是其他的需求。当然,也有可能是一种情(绪)满而泄,由于压抑的情绪导致了某些行为。

所以在我看来,孩子没有不乖这回事,也没有所谓的行为偏差这回事,有的只是我们还未了解的真相。而当我们说孩子不乖或是孩子的行为偏差时,其实是带着权威和不尊重的。你看,我们的孩子不会说父母不乖,或者我们很少会说某个大人不乖或是行为偏差,但却把这样的字样用到孩子身上。

P.E.T.亲子沟通戈登模式的创建者托马斯﹒戈登博士说,“不乖”是父母的语言,与父母看待子女的传统方式密切相关。当孩子的行为和父母的期待相违背时,父母就会说孩子不乖。”

在托马斯﹒戈登博士看来,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他说,如果父母们能够采用以下的原则对待孩子,对父母而言,家庭生活将会减少纷争,对孩子而言,家庭生活也会更快乐。

原则1:孩子和成人一样,有一些很重要的基本需求,而且他们也会努力不断地做一些事情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原则2:孩子没有不乖,他们的行为只是为了满足他们的一些重要需求而采取的行动。

托马斯﹒戈登博士认为,这些原则说明孩子所有行为都是合理的。如果采用这一种观点,孩子一整天的行为都是合理的,和所有其他生物的行动一样,孩子的行为都是为了满足其需求。

所以,没有孩子不乖这回事,只有未被满足的需求需要被看见。也没有所谓的偏差行为,那是孩子爱的呼唤。

有多少时候,我们忽略了对孩子的尊重,孩子打碎一只碗,可能得到的就是一顿劈头盖脸的责备,而如果是一位成人打破一只碗,可能你只会轻声说,小心哦。

孩子胃口不好,不想吃饭,通常我们都不允许,而如果换作是大人,则无所谓。甚至是孩子想穿或不穿某件衣服,都需要得到我们的允许。

孩子发表某个与我们不同的观点,我们就启动说教机制,如果是成人,我们则有可能一笑置之。

孩子的行为我们不接纳,就赶紧贴上一个“不乖”的标签,但我们极少会说某个大人“不乖”。

尊重孩子,有时就只是简单的把孩子当人看,而不是把孩子当“不懂事的小孩”看待。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更多精彩文章

自主学习比补课更有收益

时下,中小学生补课蔚然成风,家长趋之若鹜、学生无可奈何、补课教师沾沾自喜。为啥补课,简言之的道理...[详细]



从幼升小到高考全面改革!教育部最新政策出台!!

最近,国家教育部先后出台了有关高考的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加分项目瘦身与自主招生三个重磅文...[详细]

更多精彩活动
logo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