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宝典

教学上的功利思想要不得

浏览量:752次 发布时间:2016年7月30日 作者:阿文
导读/推荐的理由:阿文: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淡泊人生,坦然面对,纵情山水,放飞心灵,顺其自然,我抒我畅。
虚伪以待

近日,一就读于某小学的友人之子谈起其在班上受到奖励之事,着实令我夸奖了他一番。谁知他竟说:“两角钱的奖励太少了,还不够买个冰淇淋!”原来,他们的老师为了在期末考试排名中竞得好“成绩”,便采取奖优罚劣的方法来“鞭策”学生,规定:凡是在单元测验中考90分以上的学生,每次奖2角钱;未达分数线者则共同负担奖金的出资。于是,学生们纷纷鼓足干劲,力争上游,谁也不愿去作那无谓的“奉献”。这么一来,好了“尖子”,次次喜气洋洋;却苦了“差生”,次次测验都成了“债务人”。

无独有偶。日前,我有幸听了一教师上的公开课。课中,授课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踊跃发言的方法令我始料未及。她举着几包铅笔对八九岁的学生说:“今天老师准备了很多奖品,同学们要积极回答老师提的问题。回答对了的同学,下课后到老师这儿来拿奖品啊!”真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老师的提问未说完,齐唰唰地,班上有过半的小手举得高高,但回答问题的准确率却不见得高。

功利思想感情如此冠冕堂皇地进入课堂教学令人担忧。首先,课堂教学中的功利主义思想教育有悖于教育目的和规律。作为非营利性组织的学校,其所施行的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得到发展,达到全面提高素质的素质教育。如果在教学中渗透功利思想,会使学生,尤其是那些被视为“差生”的学生望而生畏,厌倦学习,稍有不慎,就在“利”前一败涂地,从而背上沉甸甸的心理负担。为了打破这一负担,寻求心理上的平衡,他们很可能抱着破罐破摔的心态,破釜沉舟,铤而走险。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只能是心理残缺的“人才”,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其次,课堂教学中的功利思想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因缺乏一定的辨别是非能力,对附着于正当途径中的不良手段往往辨认不清。接受教育时,他们会不加甄别地全盘接纳。无形中,在幼小的心灵中埋下干什么事都要沾“利”的种子。久而久之,学生便变成缺乏人情味、唯利是图之辈,一旦无“利”可图,哪怕父母之命也恕难从命、斤斤计较了。这样的学生,还能健康成长吗?

再次,课堂教学中的功利思想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并不是靠“功利”来调动的,而是靠教师的亲和力来引导、调动。正如“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毛泽东语)陶行之所说的那样:“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如果教师一味以“功利”来诱导学生,学生为了“功利”而不加思索地胡乱作答,既不能开启他们的心智,又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还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丧失求索思考的信心,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又从何谈起呢?

是故,教学中的功利思想要不得。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更多精彩文章

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十大技巧与法则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许多家长关心的问题。有些孩子不爱看书,是因为从小没养成阅读习惯。 ...[详细]



深度好文:那些相信“快乐就好”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后来是否快乐?

朋友的孩子丫丫,玩乐中轻松度了幼儿园三年,一进重点小学,完全蒙圈了。拼音和英文基础大家都学过了,老师...[详细]

更多精彩活动
logo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