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宝典

不同季节的读书方法与人生四季

浏览量:683次 发布时间:2016年7月23日 作者:方正
导读/推荐的理由:傅佩荣先生的书读了不少,主要原因是通俗易懂,贴近生活。我前后买过一些,这个是年前读的,一直放在车上陆陆续续完成。记得是陪着家里领导买东西,我候在车上读完的。等到要写些东西的时候,也是从车上拿到书房,算是完成一桩心愿。读书不记着,总是要忘记,还是动动笔,强迫自己写写。
虚伪以待

我说四季读书,原因自然和傅佩荣先生的大作有关系,他的春读《论语》夏读《庄子》秋读《老子》冬读《孟子》一说,有几分的道理。这些书中,《老子》我读的最多,对于辩证的关系也用的最多,《论语》我不是太喜欢,教化的多了就失去了味道,《孟子》的逍遥我做不到,但我是向往的,至于《孟子》倒是没有读到过,缺了一个角。我以为,四季读书还要配些东西,比如春暖花开的时候,配着喝些清茶,提提气,夏季酷热的时候,配着闷一下,出出气,秋高气爽的时候,配着登高,杀杀气,冬日暖阳的时候,配着阳光,舒舒气。这样下来,四季通气,自然有乐趣。

在我眼里,读《老子》学《老子》,但是做不到老子。一副孔孟的行走江湖之术,等级尊卑,人情世故,少不了,但是也不少了。要坚守一些自己的东西,无论是利、益、誉,尽管身外,却套在其中。所以,有空还是多读读书。

我的四季读书法
文|傅佩荣(祖籍上海,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毕业,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专攻宗教哲学。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孟子的智慧》)

读书还分季节吗?当然了,人生还分季节呢。
读书与人生四季

少年期(3-20岁)的读书目的有三点:摆脱文盲、奠定基础、认识自我。文盲是指不识字的人,也指识字但不会思考的人。希纳悲剧家欧里庇得斯说:“凡是无法陈述自己思想的人,都是奴隶。”在识字与思考之外,还有丰富的文化资产由学校教育而代代相传,这是个人社会化的必循途径。至于认识自我的性向与志趣,也是责无旁贷的,否则,是谁在生活?

青年期(20-40岁)读书是为了谋职安身,讲求实效和自我定位。定位兼指位置与方向,具有动态开展的意义,若青年期仍未能建立人生观,难免面临“四十而大惑”的困境,此时不妨借哲学与心理学书籍作为阅读的参考。

中年期(40-60岁)事业已有基础,生活品质成为关心的焦点,以致最需要文学与艺术的滋润、舒缓。从前视为无用的东西,现在却是妙用无穷的宝贝。小说、戏曲、诗词、音乐、美术,可以展示生命的不同处境与情调,善加品味,更可以印证个人的心得。

老年期(60岁以上)以阅读宗教经典、四书五经为宜。身体老化而智慧成熟,若能堪破生死大事,就不受时空限制,既可上友古人,又可神游人生各种境界,世俗成败得失便也“相与俱化”,何乐不为?

以上是人生四季。

春季以肯定生命、启发希望、确定方向为主,因此我读《论语》和《泰戈尔诗集》。孔子的“人生向善论”使我充满乐观奋斗的信心。泰戈尔的诗描写“宇宙”、“孩子天使”、“爱”,亲切温婉,足以解消一切疑虑。

夏季酷热,我选择《庄子》与梭罗的《湖滨散记》。庄子的寓言常有醍醐灌顶、恍然开怀、寒意逼人的作用,可以消暑。梭罗在瓦尔登湖畔度过两年两个月,他笔下的一只公鸡也有帝王般的尊荣,充分显示大自然的奥妙。

秋天既有肃杀之气,又有谈谈哀愁。《老子》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一语,惊醒了人类自我中心的妄念。房龙的《宽容》则细述西方历史,指出“懒惰、无知、自私自利”是造成不宽容的三大因素,正适合秋日省思。

冬季太冷,何不翻阅《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段念通的话,内心真力充塞、圆满具足,道德勇气油然而生。然后,尼采的《查拉图斯特如是说》谈到“精神三变”,以“超人”为目标而冲决网罗,气魄之宏伟足以鼓励吾人自我超越。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更多精彩文章

老师,你为什么要走

暑假之于众人并无特殊意义,之于学生是一个学年的结束,之于青年教师,却是一个新的起点。大部分的青年教师...[详细]



你得知道的十种育儿误区

育儿路上,我们享受着、困惑着、探讨着……以下是关于现代父母早期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和误区:[详细]

更多精彩活动
logo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