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话教育”不是好教育

浏览人数:1307次 来源:互联网 作者:兰君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6日
导读/推荐的理由:兰君,兰姐姐。青岛晚报资深教育主编、晚报小记者团负责人、中科院家长学院特邀专家、中小学生作文指导专家。其主持的品牌栏目"作文课"、"兰姐姐热线"、 "家长学堂"、"教育三人行"等多年来广受好评。著有《父母好好学习 孩子天天向上》《优秀母亲教子锦囊》。
虚伪以待

 

【核心话题】“孩子,听话!”这是许多家长的口头语,有一个听话的孩子也是天下父母的夙愿。听话教育可以说是我们的“祖传秘方”!大家可能还没有忘记,2014年4月16日上午8时58分许,一艘载有470余名乘客的“岁月号(SEWOL)”客轮在韩国西南海域发生浸水事故下沉。这个备受关注的韩国“岁月号”沉船事件却引发我们众多的教育反思。船上300多名学生中大多数因为“听话”,按照船方指示留在船舱中待命,最终与客轮一同沉没;而一些没有听从指示的学生却活着回来了!这个残酷的现实让我们不得不思考:服从教育、听话教育是否该值得反思?如何对孩子讲述从事故中汲取的教训?兰姐姐特别邀请知名校长和心理专家共同探讨这一沉重话题。

指向月亮的手指不是月亮
发言人:刘晓云(青岛二十四中 校长)

我们这一代人是听着“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长大的,而且因为那时没有像现在这么多信息渠道,往往从大人那里来的知识都很好用。所以,我们大都有服从、听话的意识,反而不听话孩子出危险事的比较多。今天,在信息、知识渠道众多的情况下,大人的经验和知识仍然是孩子们获取学问和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毕竟书本知识、媒体知识也是前人或他人经验和教训的总结。造成韩国沉船事故的悲剧不在孩子们“听话”,而在“话”的来源出了问题。试想假如船上的成年人能给予孩子们科学、有序的指导,会是怎样呢?把“假如”变成“如果”,结果会大不一样。

有句话说的好“指向月亮的手指不是月亮”,大人们的话只是一个方向性很强的手指,但能否看到月亮还在孩子自身。也就是说知识不等于能力,要把“知道”变成“做到”才有价值。面对成长中的孩子,我们更要思考和做好的是如何提高孩子们面对天灾人祸时的应对能力?让孩子们掌握一定的自救知识,拥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能使他们在关键时刻脱离危险,保护自己,这应该是每一位成人的责任。所有的安全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是孩子们是否具备了安全自护能力。所以说,在安全教育的课堂上,我们永远都拿不到毕业证。唯有不断的学习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应变能力需要提前“设置”
发言人 赵爽孜(心理博士

应变能力具有突发性、快速性、机智性三种心理特征。这些特征的实现是在标准化和规范化教育中,孩子大脑中必须建构的独立思考能力、反思力和判断力。孩子的成长既需要保护,又需要独立。在限制和自由之间,在听话与不听话之间有效平衡。孩子获得正确的平衡关系具有终生意义。应变能力需要从小培养、提前设置。当孩子身处小险境,能够随机应变、化险为夷时候,这是一种机敏的大脑机制运作,孩子有机会评估当前形势,并学会在紧急状况的压力下思考,从而养成一套有朝一日能够救自己于危难的行为习惯。

随机应变是即兴式的一种状态,跟规范化的、按部就班的、有条有理的状态之间的对立,其实并不是那么大,它潜伏在背后。良好的应变状态是日积月累、潜滋暗长起来的。它的准备是无形的,诸多生活的经验、教训、直觉等等,都慢慢地汇入到孩子们的潜意识当中,它形成了一种潜在的应急准备。在关键的时候,突然产生的那种所谓灵感式的、天才式的思维,实际上是以前的积累在瞬间呈现出来了,它也是有准备的,那就是应变能力的知识背景资料库。自救能力需要训练,教育孩子敢于求助,并且让孩子有直觉体验。应急是一种生存技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必要了解和掌握。

孩子不听话不一定是坏事
发言人:兰姐姐

有一个听话的孩子是家长们的集体愿望,“看人家孩子多听话啊”也成了挂在嘴边的口头语。其实,孩子太听话不一定是好事,不听话也不一定是坏事。不盲从、有独立思考精神和随机应变能力的孩子,才能更有力地面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和他自己丰富跌宕的人生。

生活中,最让我们家长难过、纠结的是亲子 “战争”。当听话的乖孩子一夜间消失,对你横眉冷对时,作为家长往往除了盛怒,就是悲哀。且慢,这时候最需要的是冷静、反思!尤其是上了初中,孩子不像上小学时那么“听话”了,其实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当孩子站到你的对立面,说明孩子进入到了成长的新阶段,从这个意义讲,我们应该为孩子的“成长”高兴。这要求我们大人,不要再把孩子当小孩子看待了,这也是建立平等、相互尊重的亲子关系的重要时机。

从沉船引发的争论来看,表面上孩子们遭遇不幸是听话和不听话的问题,从实质上说是船员职业精神败坏引发的恶劣后果的问题。因此,好的传统教育方式并不需要颠覆,孩子积极向上,善于、乐于听从大人教导,这依然是我们的教育方向,但一味的“听话”并不是好事,是一种教育的误区和短视。在听话和不听话之间,大有文章可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或书籍,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图片、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以上图片、文字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同时以上资源内容版权归原作者及发行商所有,仅供预览交流学习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确认之后立即删除。

文章共: [1]
评论
当第一个评论者吧,抢沙发!
发评论
您的姓名:   您的E-mail: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如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
 
 
注意: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先登陆或注册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