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妈妈 | 寸步不离的陪伴是孩子需要的吗?
1、曾经的“完美选择”
多年前毕业的时候,面临一家互联网新贵和报社的offer,我在所有人的鼓励下选择了后者。那些年,时光过得很慢很慢,仿佛一生只能爱一个人,一千点可以跌一年,一个人,应该在一个“单位”呆一辈子。
那家被我抛弃的,当初在所有人眼中都显得“不正经”的互联网公司,后来推出了一个几亿人天天都在刷的APP,还发明了一个平台,赐予了几乎所有媒体人转型后的饭碗——包括现在的我。当然,这是后话了。
回到那个慢慢走的年代,我坚信自己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我热爱文化传媒,报社的工作松紧适度,既有机会见世面,也有时间过自己的生活。所以,当报社搬迁时,我想也没想的就搬到了十分钟车程以外的小区。
十分钟的距离,加剧了幸福感。尤其是在怀孕生女以后。再怎么呼吁男女平等,在现有的科技水平下,怀孕、生产、哺乳这种事,还是只有妈妈亲自来完成,谁也帮不上忙。初为人母的我,抱着完美主义的念头事事亲力亲为,把自己累成一滩泥。
也就是在我累得快要散架的那一两年,我所在的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世界突然开始变快了,变得不一样了。虽然内心也不时跳出“是不是该换个工作”这样的念头,但很快就被“当初幸好选了这个工作”的感叹强压了下去——我的女儿小飞龙需要我。
因为十分钟的车程,我坚持了17个月的母乳。因为相对稳定闲适的工作环境,我可以把业余时间全部都交给小飞龙。她的一切我都没有错过:第一次笑,长出第一颗牙齿来狠狠咬我,第一次利用肚皮的摩擦向前挪动了两公分,发出的第一个有意义的音节“mama”……我们俩仿佛是一体的,连生病都一起生,连症状都一模一样。非常偶尔的一次社交活动晚归,她会坚决不睡,趴在床栏上等我回来。
她用她柔软的身体,温柔地占领了我的整个世界。所以,当我决定直面这个变化越来越快的世界时,最大的阻力竟然变成了她那柔软的,散发着奶香的小身体。如果,如果我的下一份工作非常繁忙,我不再能像现在一样和她连成一体,她,会不会和我不亲?
2、“向前一步的困惑”是怎么来的?
女人的人生抉择可真是复杂。在没有做母亲时,我何尝能想到,在决意离开报社时,我辗转反侧思考的竟然是这样的一个问题呢?我尝试着在书里去寻求答案,Facebook那位家喻户晓的COO桑德伯格的《向前一步》(Lean in),我翻来覆去的读了三遍。可这位相当具有感染力,生了两个孩子的成功女性,也没能给我的困惑一个非常具体的解答。
但是,桑德伯格却让我明白了困惑产生的原因:这来源于社会对不同性别的期待。如果我是一个拥有一岁女儿的年轻男性,我希望改变职业现状,向前一步的选择一定能得到所有人的鼓励;但当我是一个拥有一岁女儿的年轻女性,情况就复杂得多,在职场上的退缩或止步不前,从家庭和社会得到的不仅仅是“允许”,甚至是“鼓励”。
在从学校毕业之前,我拥有一个鼓励我“向前一步”的环境,这其中最重要的支持来自于我的父亲,他总是鞭策我不断努力。但是,当结婚生子后,这种鼓励却开始向着相反的方向发展起来。尤其是当我的先生离开了体制内的“单位”之后,父亲曾郑重的告诫我,我更应该珍惜眼前的工作,做好家庭的“后援”。
桑德伯格说,个人的选择,并不是表面上的那么个人化。我相信,父亲的这番话,也并不是表面上的那么个人化,这其实是反映了整个社会文化的倾向。我的困惑,也是我们这一代中国年轻妈妈的困惑。在独生子女文化中成长起来的知识女性,一直被学校、家庭鼓励和男性去平等竞争,但为什么一旦结婚生子,曾经的支持却全部调转了方向?
最难以承受的是,社会的倾向会变成内心的压力。把孩子交给保姆或老人,自己重返职场,甚至于去承担一份更繁重的工作,这真的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吗?我们担心、焦虑自己的未来,却又对年幼的孩子充满了愧疚,生怕错过一点什么,造成无法弥补的亲子关系伤害。
但是,维持现状的你,真的快乐吗?——这个最核心的问题,反而在种种现实考虑和担忧中,变得不重要起来,反而成为了年轻妈妈们在做决定时,最容易说服自己忽略的角落。
3、职业转型:改变让我忘记困惑?
回过头来,我应该感谢这个剧变的世界,庆幸我身在这个被互联网蹂躏得风雨飘摇的行业。它逼迫我从体制的温床里探出头来,直面急剧的变化,让我来不及瞻前顾后,必须选择重新开始。
所谓“无知者无畏”。如果有人把我职业转型期拍成一部电影放给我看,我恐怕就失去了这向前一步的勇气。还好,人生的魅力就是在于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吃进嘴里的糖果是什么滋味,所以你也就充满了期待和希望。而希望,会带来勇气。
职业转型期难以用一个形容词来概括: 迷茫?痛苦?累?都是,又都不完全是。好像是一棵生长在温室里的盆栽,没有经过任何过渡,就被连根拔起,扔进了森林。
我的生活被颠覆了。其中最大的改变,就是我与家人的相处模式。我出门离家的时候,女儿还没有睡醒,我只能蹑手蹑脚地走进她的房间,恋恋不舍地看一眼她酣睡时的可爱模样。而当我回家的时候,已经到了她往日应该熟睡的时间。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的作息改变,女儿也开始改变她的作息。她入睡地越来越晚,似乎不等我回到家里,她就不能安静下来。一番博弈后,我开始调整我的工作安排。我要求自己集中精力,提高效率,尽量快地完成所有需要与人合作的工作,带着自己的工作提前回家。那个时候,突然深深地明白了雅虎的那位孕妇CEO梅耶尔的话:母亲的角色会让我们更懂得如何管理,因为我们的每一分钟都必须提高效率。
出于深深的愧疚,我把加班以外的每一分钟都献给她,陪伴她。所以我的周末往往比工作日还要辛苦,我总是在周日的晚上生病,这大概是心理和生理的疲劳累积一周的结果。如果工作与女儿都不要放弃,那就只能挤压自己。对于妈妈来说,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有的只是放弃多与少的问题。在某个阶段,你只能取消所有的美容预约、朋友聚会、逛街购物,为的只是争取更多的时间。
在最痛苦的时候,我曾想到过要放弃,我问小飞龙爸爸,如果我只想专心做一个全职妈妈,他会不会支持。在经历过生育后,我对于全职妈妈有了新的认识,毫无疑问,这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也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尽管我们现在的社会并没有给予她们足够的保护和尊重。
“当然可以,只要你真的喜欢。”这是小飞龙爸爸给我的回答。但问题就在,我是真的喜欢吗?如果选择回到家里,只是因为承受不了向前一步的压力,那我也一定会很快承受不了全职妈妈的压力——琐碎、重复的家事,没有收入,没有社保,这恐怕才是世界上最艰辛的工作吧!对于主动选择成为全职妈妈的人,我充满敬佩。但于我而言,如果不是因为真的喜欢,只是作为逃避的选择,又怎么能坚持下去?
而现在的生活,除了累,并不是一无是处。虽然职业的转变处处充满了迷茫,但现在的我至少比当初每天焦虑未来却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要踏实和自由。我决定坚持。
4、寸步不离的陪伴是孩子需要的吗?
当然,坚持下去最重要的动力还是来自我的女儿。如果从绝对时间来算,那段日子,是我陪伴她最少的时间,但她却比任何时候都依恋我。这个发现,让我惊喜又欣慰。
物理上的距离,丝毫没有改变我们心理上的亲密。无论在人前人后,她从不掩饰对我的偏爱,要和我挤在一张凳子上坐,还要用自己的小水壶喂我喝水;我生病的时候,她知道拿小手绢盖在我的身上,拍着我的身体,唱歌给我听……
每天晚上推开门,不管她在房间的哪个角落,她都会像一颗五颜六色的小子弹一样,以光速冲向我,击中我,在全家人一副“你至于这样嘛”的眼神中,挂在我的脖子上,黏住我的身体,一刻也不愿意分开。
其实,比起孩子害怕离开母亲来,我们更害怕离开孩子。许多影视剧或育儿书告诉我们,你离开了孩子,孩子就会不爱你。这把我们吓坏了。曾经,我用母乳来维系那根被剪断的脐带带来的亲密;断奶后,我用陪伴来维系哺乳带来的亲密,所以,当我必须投入更多时间在工作中时,我感到十分恐慌,我不知道该如何继续维系与她的亲密。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忽略了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这种亲密关系的对象:孩子。他们不再是被羊水包裹,躺在我们子宫里的胎儿,而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他们在不断的成长,用他们聪慧的心灵和纯洁的眼神去感知世界、体验生活。如果你深深的爱他,那他一定会知道,并对你报以同样的爱意。
每分每秒不离开的陪伴,真的是孩子所需要的吗?成长本身就是分离的过程。孩子在分离中成长,妈妈难道不是也在经历同样的成长吗?我们得接受孩子是一个独立生命个体的事实,并学会以保持独立的姿态与他们相处。不仅对于职场妈妈是这样,对于全职妈妈也同样。不管我们选择了怎样的生活方式,都不意味着我们要每分钟都和孩子黏在一起。
我非常感谢小飞龙让我明白了这个道理。她深深地知道我爱她,我的爱给了她足够的安全感;相同的,她对我的亲密与爱意,也让我放松,不再患得患失。她柔软,温暖的小手,再也没有成为我内心的阻碍,反而总是在鞭策我,激励我:我要做她的榜样,敢于选择,并且勇于承担,我要让她为我骄傲。
我更要感谢我们的爸爸妈妈。他们放弃了期盼已久的退休自由,放弃了说走就走的旅行,为我们分担育儿的压力。父母的奉献与付出为年轻的妈妈们赢得了时间与空间,但也给我们带来了另一份愧疚:为什么不能有更多更靠谱的社会化托儿服务?只有确保孩子们得到良好的照顾,妈妈们才能更有勇气去遵从内心,做出选择!要告别“向前一步”的愧疚,要努力的可不止是妈妈们啊!
上一篇:汪丁丁:论虎妈和狼爸教育
下一篇:爸爸讲故事的五大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