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说谎,别焦虑,别误解

浏览人数:1138次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不详 发布时间:2015年8月12日
导读/推荐的理由:很多家长感到焦虑,孩子这么小竟然就会撒谎骗人了,以后可怎么办?其实,只要理解了孩子的心理,家长就会发现自己实际上在误解孩子。而能够根据不同情况,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才是家长应该做的事。
虚伪以待

 

1、想象和现实的混淆

现象:在孩子眼里,一粒石块也是有生命的,人是可以住到月亮上的……他们常常分不清想象还是现实,因此,经常把想象中的事情说出来。比如,一个小女孩对妈妈说,自己的书包被树上的小鸟拿走了。如果妈妈不理解,会将孩子这种天马行空子虚乌有的说法理解成是说谎,实际上,却是孩子宝贵的想象力的体现。

妈妈可以这样做:倾听孩子想象出来的故事,比如可以问问孩子,小鸟是什么颜色啊?它是怎么飞的啊?它的房子建在哪里啊?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引导了孩子的想象力,同时,也能更加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借此丰富孩子的知识。

2、为了达到愿望的自我安慰

现象:孩子在伤心时,在愿望不能得到满足时,往往会通过对与愿望有关的想象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比如,一个男孩对妈妈说,幼儿园的小朋友吃掉一盒巧克力。他这么做的目的并不是欺骗妈妈,而是因为自己喜欢吃巧克力,却不被允许,所以,他便有了和巧克力相关的想象。

妈妈可以这样做:妈妈切不可当中戳穿孩子在撒谎,而是要慢慢地问孩子,他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比如“你觉得吃掉一盒巧克力会怎么样呢?”这样一来,既让孩子明白了道理,也没有伤及他们的自尊。

3、渴望被大人关注

现象: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如果父母和家人就经常在孩子面前撒一些小谎,那么孩子也很容易学会。一个小男孩明明吃了一粒糖,妈妈问时,他却说:“没有,没有啊!”妈妈为此很生气。不过她却想起,前一天,丈夫明明抽了一支烟,却怕被妻子唠叨而说:“没有,没有啊!”由此可见,大人的行为太容易被孩子模仿了。

妈妈可以这样做:如果家长觉察出了孩子的行为是在模仿大人的行为,那么一定不要回避大人的问题。可以对孩子说:“妈妈那天对阿姨说谎是不对的,妈妈以后会改正。”“爸爸那天也不应该骗妈妈,爸爸今天已经改了,还是好爸爸!”这样一来,家长就为孩子树立了一个改正说谎行为的好榜样。当然,家长也要说到做到。

4、避免被惩罚

现象: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惩罚过于严厉,那么孩子也会容易出现说谎的行为。三岁左右的孩子,已经能够从日常生活中感觉到哪些事情可能会被妈妈惩罚,当事情发生时,他们会通过说谎的方式来逃避被惩罚。比如,打破了杯子,他们会说是小猫打破的,或者说不是宝宝弄的。

妈妈可以这样做:对于孩子这类的错误,家长应该有一颗宽容的心。站在小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并鼓励孩子再次去尝试。这样一来,孩子就不会因为逃避惩罚而撒谎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或书籍,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图片、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以上图片、文字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同时以上资源内容版权归原作者及发行商所有,仅供预览交流学习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确认之后立即删除。

文章共: [1]
评论
当第一个评论者吧,抢沙发!
发评论
您的姓名:   您的E-mail: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如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
 
 
注意: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先登陆或注册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