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孩子处世做人

浏览人数:1241次 来源:周国平的公众账号 作者:周国平 发布时间:2015年8月4日
导读/推荐的理由:孩子都爱发问。爱发问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这说明他的小脑瓜在思考,他看见了一些令他惊奇或困惑的现象,要寻求答案。这正是父母对孩子进行启发式教育的良机。如果你是聪明的父母,你一定会抓住这个机会,仔细倾听孩子的问题,和他进行平等的讨论,切磋相关的道理。有的家长不喜欢孩子发问,总是不耐烦地顶回去,或者给一个简单的答案了事。这样的家长是最笨的家长,而且可能会扼杀孩子的好奇心,使孩子变得和他一样笨。
虚伪以待

千万不要小看孩子提的问题,你要给他解释清楚还真不容易呢。比较起来,最容易回答的是知识性的问题,当然,前提是你具备有关的知识,并且善于根据孩子的理解能力进行讲解。特别难回答的问题有两类,一类是哲学性的,另一类是社会性的。哲学性的问题,即对宇宙和人生的追根究底的发问,原本没有标准答案,因此最佳方式是仅仅给予鼓励,使孩子的思考保持在活泼的开放的状态。社会性的问题,源于孩子与人打交道时产生的困惑,随着年龄增长,与社会接触增多,这类问题会大量涌现。怎么应对这类问题,正是我们现在要着重探讨的。

孩子幼小时,一直生活在父母羽翼的庇护之下,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上小学后,情况大变,一下子进入了某种带有强制性的秩序之中,以及某种相对陌生的人际关系之中。他会遭遇许多矛盾,他的极其有限的经验完全不足以对付,因而疑惑丛生。事实上,他已经开始面对如何处世做人这个大问题了。细究起来,最基本的矛盾是个人自由和社会规则之间的矛盾,而这正是贯穿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法律、道德领域的核心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最困难的是如何把握好二者的度,各个学派对此亦是众说纷纭。对于个人来说,个性与社会性的冲突也是贯穿终生的,而儿童时期是其肇始,打下一个正确解决的基础是特别重要的。怎样让孩子既能自由成长,又能适应社会,这同样是令父母们苦恼的问题。我想强调的是,父母在引导孩子思考这类问题时,也要把握好度,不可把孩子教育成小绵羊,盲目服从社会的成规。正确的目标是,让孩子既能明白公共生活的若干基本准则,培养自制、友爱、仁慈等美德,又能学会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坚持独立思考,培养自信、勇敢、正义等美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或书籍,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图片、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以上图片、文字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同时以上资源内容版权归原作者及发行商所有,仅供预览交流学习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确认之后立即删除。

文章共: [1]
评论
当第一个评论者吧,抢沙发!
发评论
您的姓名:   您的E-mail: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如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
 
 
注意: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先登陆或注册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