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了,换一边打!”温州14岁女孩被陌生女孩轮流暴打!孩子,我该怎么保护你?!
关于孩子遭受“暴力”的话题,我们说过很多次。
大多都是校园暴力,却没有讲过当孩子遇到突发事件,受到人身伤害的时候,该怎么做。
比如,你的孩子在逛街,突然来了几个女生,把她拉进楼梯间对她扇耳光,用脚踢时,你的孩子会怎么做?
这种突发事件不多,却是存在我们生活中的。
五月份的时候,温州有一个14岁的女孩,和同学约好了逛街。独自一人走路的时候,被几个女孩拉到了楼梯间,进行了长达一小时的殴打,被打到脸颊红肿,鼓膜穿孔。
期间,4名女生连续扇耳光打人,还有3名男生站在楼梯上拍视频“指导”打人。
“耳鸣了,换一边,换一边打!”
“使出那个左右左右(连续打左右脸)。”
“放大招!”
视频里的一个女生不断指挥打人。
“我看着都有点慌,这么残忍!”“她们开始比赛了,比谁会扇得响!”拍视频的男生在一旁“解说”。
据报道,起因是因为女儿多看了一眼这些人的身上的文身,被她们拉进楼梯间。
拉进去就威胁:“不准哭,不准保护着,不准告诉家长,不准报警,不准叫。”
就是这一开始的“五个不准”,这孩子从头到尾都没吭声,站在那里被打。
而她们之所以打她,是因为“随机挑的”。这些打人的孩子呢?非但没有歉意,反而还还发朋友圈炫耀此事,笑称自己“上了新闻”。
我们常常说,青少年被欺凌,被欺凌的那一方肯定也有不对的地方,“为什么就欺负她,不去欺负别人?”
但现实是,对于这些欺负人的孩子,欺负别人是不需要原因的!
每次看到这种新闻,做母亲的都会感觉揪心,都会下意识地假设——如果自己是这个孩子的妈妈,假如孩子遇到这类问题,我们该怎么教育?怎么保护自己?
在现实中,这样的事处处可见 。
有一部电影里面的情节,讲了爸爸如何教女孩被人欺负的时候,该怎么做。
爸爸去看女儿彩排节目,却发现有个小女孩坏笑着故意踩了一下自己女儿,然后用力的把女儿推倒在地。
而这时候,老师回过头来,却只是提醒他女儿要站稳,女儿委屈,那个推人的小女孩则回以得逞挑衅的眼神。
回家路上,爸爸和女儿聊天,得知女儿经常被打后,惊讶的问女儿为何不还手?却得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回答,女儿说:“因为你不让。”
女儿说:“你说的尽量通过交流来解决。”爸爸愣住,哑口无言。然后教孩子:“再遇到这样的问题,你要用暴力还击!”
接着这位爸爸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式,细致地告诉孩子还击所需要的动作技巧:
所以,后来当坏女孩在演出时再使坏时,他女儿将人背肩摔,然后继续淡定的跳舞。
所以我们告诉孩子自我保护的时候,要细致到动作,清晰的演示给孩子看:挡住头脸,推开对方的手,别让他靠近,觉得太疼就寻求老师帮助。
这样孩子在遇到这样的情况下,不至于蒙圈,站着任由别人打。
面对突发事件,该怎么教育孩子?
在孩子进入小学之后,可以教孩子一些应对挑衅和冲突的方法。
首先,要让孩子明白,挑事的人都是通过挑衅别人,显示自己的强大。如果受害者情绪失控或冲动反击,恰恰正中挑衅者的下怀。
所以当遭遇取笑和挑衅的时候,最好的策略就是保持冷静,始终保持自己的尊严,并且让对方也保有尊严,不攻击,不贬低对方,尽量的淡然处之。
告诉孩子:不能“怕”字当头。
有效防范校园暴力的第一要诀就是“不怕”。但是要注意避免激发对方暴力升级,导致眼前吃亏。有时孩子受到的欺负并非打骂,而是嘲笑。对这种情形,父母可教孩子用严肃的目光盯着别人并严厉地说:“我不喜欢你这样嘲弄我。希望你以后不要这样。”然后走开,对对方的谩骂不予理睬。
告诉孩子:要及时告知老师和父母。
我们提倡在“不怕”的前提下与之抗争,但不意味着逞一时之勇,反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因此要及时向学校、家长报告。如果一味害怕而忍气吞声,或是不想宣扬,会在无形中助长对方的气焰,使得对方以为你软弱可欺。
告诉孩子:要搞好人际关系,慎重择友。
要对孩子的交友进行教育,鼓励多交品德好的朋友,多交“益友”,不交“损友”。对已经受到暴力侵害的学生要多安慰,但不应鼓动或煽动其找人来报复,以免引起更大的争端。
李玫瑾教授曾说:青春期从小学后期到中学,是孩子暴力行为的一个高发期,在这个特殊的阶段,我们要预防两个问题。一个自己的孩子不要去欺负别人,一个是自己的孩子不要被欺负。
受欺负不敢还手的孩子,往往都是不懂得自我保护的孩子,因此,他们常成为被攻击的对象。
要使孩子不轻易被人欺负,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勇敢、坚强起来。
这个世界并不完全是美好的,也有恶的存在。
我们要教会孩子懂得保护自己、敢于面对那些恶意。
上一篇:痛心!章莹颖本可以不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