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能光靠老师!家庭教育立法提上议程

浏览人数:930次 来源:校长传媒 作者:聚焦两会 发布时间:2019年3月19日
导读/推荐的理由:一位资深教育专家曾说:“家长与学校配合得越好,教育越会成功。”最好的教育关系应是:家长支持老师,老师配合家长,老师与家长共同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虚伪以待


虽然这两天刚刚进入“两会时间”,但是关于家庭教育话题的讨论已经相当火热。家庭教育立法提上日程的背后,是我们深知:有些教育,父母不尽责,老师真的无能为力。


2019年全国两会第一天,一份民进中央提交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家庭教育发展的提案》备受关注。

数据显示,68%的家长对孩子教育感到“比较焦虑”“非常焦虑”。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解读说,如今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感到焦虑,九成以上班主任认为家校沟通存在问题,家长参与沟通积极性不高,家校教育理念存在差异,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知识,普遍存在焦虑情绪等,需要多方合力支持家庭教育。

而除了民进中央的提案外,来自黑龙江省的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市花园小学校长曹永鸣,全国政协委员、湖北首义律师事务所高级律师谢文敏也建议将家庭教育纳入法制化发展轨道。
 
家庭教育之所以颇受关注,或多或少跟当下一些家长不重视家庭教育,把教育的所有责任,都推给学校、推给老师有点关系。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教育就主要在学校,责任就主要在老师了。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聊一聊家庭教育的话题——有些教育,父母不尽责,老师真的无能为力。



有些教育,
不能推给老师,只能靠家长

我有一位当老师的朋友,她有时候会跟我吐槽说,有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总会说“孩子就全都拜托老师了”,言下之意就是说“我把孩子送到学校,交给老师,老师就要全权负责了”,把老师当成孩子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大管家”,自己甩手不管,但如果孩子在校期间出了一些小状况,就马上问责老师。

这位老师说的情况,很多老师都会遇到。

把孩子交给了学校,自己当起了甩手掌柜,这种做法,对吗?
 
从孩子生下来,一直到走向社会的整个成长阶段,拿出足够的时间来陪伴孩子,给予孩子友善和关爱,这是父母的责任,也是基本要求。

但非常遗憾的是,很多父母因为自身工作等原因,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家庭教育上转移到其他方面了。
 
父母的影响是一切教育的开始,也是孩子社会生活的起点。他们必须具有承担教育工作的能力,这一点应该得到全社会的认同。但是呢,快速的生活节奏和压力,导致有的人往往忽略了父母的责任,反而把老师当作更合适的教育者了。


 

父母的一切
都逃不过孩子明亮的眼睛

2018年全国两会上,全国妇联就呼吁将家庭教育法列入五年立法规划,进一步推进家庭教育规范化发展。去年两会也有委员提出:“家庭是人生首所学校,要注重家教家风”,今年的全国两会,民进中央带来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家庭教育发展的提案”。
 
从孩子出生的那天起,父母是他接触最多的人,孩子通过模仿来学习和适应这个社会。比如说,当孩子还不会走路的时候,他们模仿家长的肢体动作;当孩子开始说话的时候,他们模仿家长的语言习惯;孩子看到电视的时候,他们模仿家长找电源开关……

总之呀,父母说话的方式、待人接物的态度、生活习惯,都逃不过孩子那明亮的双眼。
 
同样的道理,喜欢阅读的孩子,多数是因为父母经常把书本捧在手上;喜欢宅在家的孩子,多数是因为家人没有出门散步的习惯。麻将桌旁和书本堆里长大的孩子肯定是不一样的,如果父母都坐在电视机前挪不开眼睛,孩子又怎么会静下心来学习呢?
 
家长的言传身教,
比孩子的智商更重要

家庭教育体现在家长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比如说非智力因素方面,让孩子学会感恩、学会尊重别人、学会基本规矩等等。

所以呢,做家长的首先自己要学习,学习家庭教育的科学理念与新知,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与育儿能力。做父母的应明白,教育并不只是认字、读书、数数等,也包括孩子的举止行为、感知认知等各方面。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自然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了。家庭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良好的学校教育也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基础上的。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早就提出,个人的成功,智商的优劣占20%,情商的优劣占80%。

据研究,家庭教育对孩子不同阶段的影响不同,在幼儿园期间,家庭教育占80%,幼儿园占15%,社会占5%;在小学期间,家庭教育占70%,学校占20%,社会占10%;中学期间,家庭教育占40%,学校占30%,社会占30%;大学期间,家庭教育占10%,学校占30%,社会占60%。

可见,家庭教育不仅是基础教育,而且是主导的教育,会给孩子深入骨髓的影响,是任何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所永远代替不了的。





孩子的成长路上,
需要家长和老师并肩前行

千万不要觉得把孩子送到学校,交给老师就万事大吉,老师可以交给孩子知识,却保证不了孩子的品行。优秀的孩子必然是良好的学校教育及家庭教育的产物,家校形成合力,才是教育孩子的正确的打开方式。

那么,第一次做父母的我们,到底该如何教育孩子呢?以下有几点建议:

1、耐心

孩子的心智和思想都是不成熟的,家长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往往非常不理解孩子的思想,所以常对孩子表现不耐烦的态度,这会对孩子的性格有非常大的影响。建议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多点耐心,我们都是从孩子成大人,养孩子就像养植物,需要慢慢养护和培育。

2、倾听鼓励

生活中家长们与孩子玩耍的同时,要多多认真倾听孩子心中的想法,不要觉的孩子的话幼稚,因为那才是孩子心底最真实的想法,建议家长给予孩子适当的积极的鼓励,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和荣誉。

3、多陪伴孩子

孩子是需要家长陪伴的。家长的陪伴可以自然而然的给孩子带来幸福感,孩子在这种陪伴之下成长自然也会更加快乐。建议家长抽出一定时间陪伴孩子玩耍、学习或者是出去旅行,您的陪伴将会让孩子感受到爱,心中有爱。

4、言传身教

从孩子出生的那天起,父母是他接触最多的人,孩子通过模仿来学习和适应这个社会。建议做家长的首先自己要学习,学习家庭教育的科学理念与新知,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与育儿能力。
 
5、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

“教育”二字,包含着“教”与“育”,老师教授知识,家长养育孩子,不管何时,老师和家长的目标始终是一致的,责任与使命始终是相同的,那就是共同培育好孩子。所以说,只有家庭和学校“并肩前行”,形成一种整合优势,孩子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一位资深教育专家曾说:“家长与学校配合得越好,教育越会成功。”最好的教育关系应是:家长支持老师,老师配合家长,老师与家长共同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家长和老师在一起并肩“作战”,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而是一横一竖结合在一起,给孩子十倍、百倍的力量,帮助他成长。
 

只有家庭和学校“并肩前行”,形成一种整合优势,孩子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声明: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或书籍,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图片、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以上图片、文字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同时以上资源内容版权归原作者及发行商所有,仅供预览交流学习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确认之后立即删除。

文章共: [1]
评论
当第一个评论者吧,抢沙发!
发评论
您的姓名:   您的E-mail: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如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
 
 
注意: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先登陆或注册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