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结束后炒作状元:媒体,你们人格分裂了吗?

浏览人数:798次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不详 发布时间:2017年7月6日
导读/推荐的理由:高考出分,不少高考状元都透露了自己的意向。我不清楚媒体报道高考状元选择北大、清华,是出于何种考虑,但从这种“状元花落谁家”的报道中,能清晰感受到媒体在状元问题上的纠结和分裂。
虚伪以待

几乎所有媒体,对此前北大、清华争抢状元都给予了抨击,认为这是“唯分数论”在作怪——中国一流大学只关注高分学生,很没出息和品味,可转过身来,媒体又拿状元做文章,比如报道北京文理状元选择了北大还是清华,这不也是在鼓动“唯分数论”吗?既然媒体如此关注状元的走向,北大、清华会不抢状元吗?

在我们的“唯分数论”中,媒体不是坚定的反对者,而更多是火上浇油。对于媒体炒作状元,多年前,教育管理部门就明确反对过,而且有的省市教育考试院已不公布前100名学生的排名,但在高考成绩刚刚公布的当晚,各省状元就全部登上媒体次日版面,省级媒体关注省状元,地区报纸关注地级市状元,县报炒作县状元。

在报道状元的过程中,媒体还不忘进一步吸引眼球,会做本省状元最集中的高中的排行、状元报考最多的高校的排行,以及状元选择最多的专业的排行,等等。这种以状元为指标的排行,不是引导中学把培养状元作为办学重大业绩、大学把招收更多状元作为招生政绩吗?

当然,笔者也不赞成由政府部门发文禁止媒体炒作状元——状元是当前考试招生制度的必然产物,媒体也有报道的自由,但笔者还是希望媒体能多一些理性,千万不能加剧教育的功利化。一方面,需要媒体在报道教育事件时,多考虑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比如对于状元的报道,是助长还是淡化“唯分数论”?对此,应有一个基本的价值判断。二是应发挥行业自治的作用,在报道教育事件、教育问题时,要有媒体的规范和操守,不能迎合功利化的教育追求。

针对积重难返的应试教育问题和教育功利化问题,我国当前在积极推进教育改革,这既需要自上而下的艰难推动,也需要自下而上的积极参与。其中,舆论承担着向公众正确解读改革措施,普及教育常识、理念的任务,而不该故意炒作教育话题,搅浑水。

在报道教育问题时,可以有激烈的争论,有不同的观点,但应该有基本的教育底线——我国基础教育已深受应试教育之困,突破应试教育困境,应是所有关注教育、希望中国未来有好教育者,该有的基本意识。

当前,对于教育问题,存在两种有很大负面影响的观念,一是教育问题太多,不可能改变,因此放弃改变;二是我们都是教育问题的“受害者”,据此推卸自己的责任,包括北大、清华抢状元,媒体炒作状元,都不会认为自身有什么问题,有问题全是制度的问题。

制度问题当然是主要问题,然而,制度之下每个参与教育者的选择,也极为重要。个体的努力,可以防止制度的弊端被不断放大,同时,个体的观念和行动也是推动制度改革的重要力量。

如果全国所有媒体都能行动起来,不在高考结束后炒作状元,不把状元作为指标来分析基础教育、评价大学,社会对状元的关注应该会逐渐变得理性,这也能为打破“唯分数论”、建立多元人才评价体系营造更加良好的舆论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或书籍,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图片、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以上图片、文字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同时以上资源内容版权归原作者及发行商所有,仅供预览交流学习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确认之后立即删除。

文章共: [1]
评论
当第一个评论者吧,抢沙发!
发评论
您的姓名:   您的E-mail: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如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
 
 
注意: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先登陆或注册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