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显现的本真,让我看到很美的姹紫嫣红!
如此,浅黄色的纸就不适合金色笔芯,薄一点的纸用力就写破了。当然,这些是为了表达其不同,无关优劣。
这种略显“矫情”的锱铢必争,来自我多年的旁观。高龄产子,那么之前就有机会看着身边同龄好友们的孩子们成长。
很喜欢小孩,每次聚会到最后我都是孩子王。正因为我的无公害,孩子们在我面前显现的本真,让我看到很美的姹紫嫣红。
轮到我自己十月怀胎,终于抱得肉人归。我很好奇,他,是什么“颜色”。
我很多时间都在看,守护是必然的,这个“看”更多是探究的视角。我很想搞明白本来的他是什么样子。尽量不惊扰他。
对于食物,他可以吃一脸抓一身,甚至倒一地。口欲期的吃手指,啃玩具,摔东西,鼓励(重要物品自己要看住哦)。他开着他的坦克(学步车),在家里驰骋等等,随意,通通随意。连可食牙膏都可以每天专门吃一点,那是他很爱的草莓口味。
自由生长。关于小子本性里的善良,有件事可以拿来说说。
那会儿每天在相对固定的时间下楼玩耍。放眼看一大群广场舞的奶奶婶婶,跳得很是不错。
小子只是看看,不多做停留,他更关注另外的一群人——因病而身体不那么健康的老人们。
他总是跌跌撞撞的想走过去看个究竟,我总会拉住他。能感觉到他的意愿很清晰。“这好奇心啊!”我在心里慨叹。
直到有一天,他可以小跑的时候,一位每天都会路过去买菜的奶奶,被他成功追上,超越,截停。
那位老人患有白癜风,每天戴着草帽匆匆疾行,看得出她在躲开人群尤其是孩子。被我家小子截住后,她还刻意闪开,而小子张开双臂继续拦着。
小子和那位老人正对而立,小子笑得很灿烂。踮着脚,歪着头,像是要穿过老人低垂的帽沿凑到人家脸上。挥着小手向老人致意,并没有因为那肤色显现出一点害怕。
老人懂了,转头看看我,用完全不懂的方言说着什么。然后也学着小子的样子,弯腰低头向他挥手。小子更开心了,老人家笑成一朵花儿。
不是每天,但还是经常遇到。只要小子看见那老人走来,他一定跑过去打招呼。有一天,他会说“你好”了。老人每次都笑容可掬地跟他说点什么。依旧听不懂彼此,但似乎又都懂。
庆幸自己没一直拉住小子,不然如此和谐的一幕恐怕永远也见不到。
自那以后,他愿意去找轮椅爷爷,去找海默综合症奶奶,我会提醒他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毕竟老人们在复健,步子不稳。他跟老人们热情地打招呼,哪怕人家根本不知道他的存在。
保护他的个性,我看到他的善良,以及他自己建立起的人际关注和反馈。那两年里,属于他自己的美好,他已经不记得了。谁知道是不是已经深植于心了呢。
ps:很多事不用也不是教出来的。他自己就是那样,我没去惊扰他罢了。希望他始终保有那份善良,做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