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最正经的事儿,就是找乐子!幽默感是社交关系中最为重要的“工具”
虽然国外的很多研究表明,有幽默感的孩子会更聪明、更有创造力甚至更健康。但关于怎样培养孩子的幽默感,相信大多数人都是一头雾水,所以今天就和大家来分享一些关于怎样培养孩子幽默感的方法,实用而且简单,一起来看看吧~
——艾米粒
幽默点亮生活
为什么幽默感很重要
幽默是一种把某些东西变得有趣好玩的能力,幽默感强的人不仅擅长发现好玩的事物,而且还能藉此娱乐众人。可以说,幽默感是社交关系中最为重要的“工具”。
一个拥有幽默感的孩子可以:
更积极主动
具有创造性思维
敏锐的洞察力
会享受生活
不会过分严肃、斤斤计较
发掘事物的多样性,能全方位去理解
研究表明,幽默感强的孩子更快乐、更乐观、更宽容、更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身体方面,他们会更健康,不容易抑郁。幽默甚至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忍受挫折,提高他们的免疫力!但最重要的是,幽默能让我们和孩子的生活充满乐趣!
不同年龄,不同幽默
孩子们可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幽默感,但每个年龄的孩子对幽默的理解是不同的,如果要培养孩子的幽默感,就得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笑点”在哪里。
婴儿阶段:0-1岁
小宝宝并不理解什么是幽默,但是他们能感受到爸爸妈妈的微笑和快乐。所以当家长做鬼脸或者用夸张的表情、简单的游戏逗弄宝贝时,他们会学习大人的反应,然后用同样的笑容回应。同时他们也会对“挠痒痒”等动作高度敏感。
适合的游戏:
简单的躲猫猫游戏,用手或者毛巾捂住脸,再露出夸张的表情。
假装抛接,让孩子感受“掉下去”的感觉。
挠痒痒,表情要夸张,动作要轻柔,让孩子感觉你是在“逗TA玩”。
婴儿阶段:1-3岁
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能分辨出哪些行为是别人故意在逗他笑,甚至还会模仿大人的行为比如做鬼脸让别人发笑;学说话的时候也会故意说错让大人高兴;他们也喜欢能引起亲密接触的挠痒痒游戏,这些都能让孩子感到快乐。
适合的游戏:
荡秋千,把孩子包裹在床单里晃悠。
躲猫猫,简单复杂都可以,看孩子喜欢。
变装游戏,袜子套手上;小脚穿大鞋,不和谐引发大乐趣。
学龄前阶段:3-7岁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喜欢玩过家家,他们会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找到乐趣;同时因为语言能力的提高,他们开始从学会通过语言表达来娱乐自己和别人。
适合的游戏:
绕口令,用同音异义词逗趣。
角色扮演,鼓励孩子扮演喜欢的卡通角色,并表演得很搞笑。
小学阶段:7岁以上
进入小学以后,孩子的表达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他们反反复复地讲一些从别的孩子那里听来的笑话,并且试着编撰自己的笑话。他们也会着迷于“恶作剧”,捉弄同学或者老师。
这个阶段孩子的某些幽默可能让大人们不快甚至难堪,但大人理应包容。原因很简单:这是孩子成长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此时若大人能正确引导,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粗俗,什么是幽默,才是明智之举。
适合的游戏:
编笑话或写幽默小故事,鼓励孩子创作“打油诗”或者小笑话,有品没品都是能教出来的。
和孩子一起收集生活中好笑的内容并记录下来,幽默感就是在生活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这个方面特别适合自觉不够幽默的亲们。
做好下面几点,想没幽默感都难
以身作则,爸爸妈妈永远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经常和孩子讲笑话,说幽默故事,并用有趣的方式解决问题,把笑容常常挂在脸上,耳濡目染之下,幽默会一点一滴浸润孩子的生活。
认真对待孩子试图逗笑你的行为,鼓励并肯定。
教孩子学会自嘲,适当的自嘲也是幽默。真正幽默的人,不怕受人嘲笑,而且非常善于自嘲,而这种自嘲实际上是建立在自信的基础之上。
多给孩子看或读幽默轻松的故事。幽默有趣的小故事不仅能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喜欢上阅读,还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幽默感。
多让孩子讲讲有趣的事。孩子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有趣的事,总是很有表达的欲望。这时家长需要做的,就是认真倾听,并发出会心的欢笑。
幽默和嘲笑的界线
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幽默有时也会伤害到别人。比如,别人的种族、宗教信仰、生理残疾等是不能用来作为笑料的,这会伤害对方的情感。如果孩子在无意中开了这样的玩笑,父母应该郑重地与孩子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引导孩子尊重他人。
此外,如果孩子无意中从其它地方学到了低俗的笑话,需要父母花点时间向TA解释为什么那个笑话不好笑。
父母还应该让孩子了解到哪些场合是不宜讲笑话的。
用最简单的方法创造幽默,在TA伤心、无理取闹时,可以共同做一场游戏,《孩子脾气发上天咋整,看游戏的魔力》。
下一篇:孩子的6种不良现象,皆因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