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的缺失让教育中的生命流逝

浏览人数:767次 来源:互联网 作者:张爱军 发布时间:2016年4月25日
导读/推荐的理由:2016年春夏之交的教育圈,最吸引眼球的话题莫过于湖北教师夫妻下跪和安徽学生群殴教师,而另一个被有意无意忽略的事件则是“川师大学生被同学斩首”。前面两则事件在网络掀起讨论大潮,引起轩然大波,后者则只是网络新闻。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我们对一个道德问题的关注度远远高于一个生命问题。道德冷漠只是让人麻木,对生命的冷漠则让人性麻木。马加爵已经逐渐淡出记忆,川师大学生断首案并没有引起人们过多的讨论。连大学生被同学斩首这样血淋淋的恶性事件都不能让人惊觉,我们已经麻木到何种程度。
虚伪以待

说到底,生命教育的缺失让教育中的生命慢慢流逝。这种流逝,可能是惨烈的血案,也可能是不易察觉的生命之麻木。

人最珍贵的莫过于生命,而人的生命除了自然生命,还有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其实,生命教育最早也多是关于死亡的教育,教人珍爱生命,正视死亡。这就是生命教育最基本的,也是最起码的内容。我们确实对学生讲过很多大道理,自然不乏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的教育成分。然而,关于最基本的自然生命教育的内容却被忽略了。珍惜生命、爱护生命,善待每一个人,并没有成为教育中非常受重视的内容。在我国大多数中小学,生命教育并没有真正开展,顶多是一些零零星星的讲话、会议、活动中有所提及,进行的形式大多是说教。能够进入课程和课堂的,只是偶尔在思想品德课或个别语文课昙花一现。笔者这些年走过全国各地近百所中小学,有省城、地级市和县城的,几乎没有看到哪一所学校真正系统性开展了生命教育。即便是有的学校开展生命教育活动,也只是被当做课题研究、特色教育拿来“秀”一下,仔细看看这些学校的一些课程设置,就能发现真相不是“展示活动”上的样子。

教师同仁对教师下跪、学生群殴教师的关注更多,可以理解。第一,这样的事件更多,相比起“同学斩首”这样的小概率事件,辱师伤师的事件更为常见。第二,两类事情的主角不同,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学生。身为教师,潜意识里还是更加关注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这是人之常情,似乎可以理解。然而,我们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只是关心这些有辱师尊和伤害教师利益的事件,对学生生命教育漠不关心,最终能维护教师的尊严和利益吗?是不是等学生“亮剑”、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才会意识到生命教育的必要?

现在的中小学,升学成为第一要务,分数成为师生的命根子。为了文凭,什么生命教育,一切都要靠边站,只有当它有了“服务于教学”的价值的时候,学校才会真正重视。教育之旨归在于成人,无论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人都必须是身心健康的,而不是漠视生命的人。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教育不能偶尔为之;学校教育中生命教育的缺席,可能导致生命的流逝。我们不要说生命教育中更深刻的涵义,最起码的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教育再也不能被忽略了。如果学校里的教师都不重视,学生怎么会珍惜生命呢?在一个没有生命教育润泽的学校里,谈不上什么“一个生命推动另一个生命”;充斥着冰冷的分数与无情竞争的校园里,“一个生命伤害另一个生命”的事情,怎么能避免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或书籍,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图片、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以上图片、文字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同时以上资源内容版权归原作者及发行商所有,仅供预览交流学习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确认之后立即删除。

文章共: [1]
评论
当第一个评论者吧,抢沙发!
发评论
您的姓名:   您的E-mail: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如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
 
 
注意: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先登陆或注册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