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段孩子的习惯培养目标及方法

浏览人数:837次 来源:互联网 作者:白宏宽 发布时间:2016年3月21日
导读/推荐的理由:北京市京源学校白宏宽校长提醒家长们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下功夫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开始,学会怎样做一位合格的家长。作为孩子的首任教师,培养良好习惯始于“知子”、“正己”,不断学习,以身作则,担当起为人父母的责任,重点培养孩子的日常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遵守规则的习惯、锻炼身体的习惯、计划做事的习惯、阅读的习惯。
虚伪以待

培养良好习惯始于“知子”“正己”

“知子”即了解孩子,懂得孩子成长的规律,按规律办事。

0至6岁的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可塑性最强、施教最容易的时期,也是习性养成最重要的时期。此时,父母家人的言传身教和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生活环境尤其重要。

5、6岁至12、13岁是孩子的儿童时期,培养孩子端正的品行和良好习惯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任务。同时,这还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应该引导孩子广泛阅读,特别是要鼓励孩子背诵最有价值的经典作品。

13、14岁,孩子进入少年期(青年早期)。此时的孩子知识渐开,理解力显著发展,独立意识增强,对未来充满渴望与幻想,这时应对孩子进行理想教育,培养孩子远大志向。此时,多让孩子接触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阅读伟大人物的传记等等,树立崇敬、效仿学习的榜样,可以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抱负,坚定人生信念以及为理想奋斗的勇气。

18岁以后,孩子进入成年期。要逐渐步入社会,靠他自己的德行自立于世,成家立业、待人接物、事业成败,无不依赖于其“修身”的成果,因此,长辈要告诫子女养德立身。

“正已”即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第一个仿效的对象,孩子则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家长至少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给子女做出表率:一是遵守社会规范,讲究公共文明。二是孝敬父母,礼貌待人。三是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社会。四是打造书香门第,做一个爱学习的家长。五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培养良好习惯基于正确的教育观念,家长应该遵循这样六个教育观念

一、学会做人最重要。学会做人即品行优良是人获得幸福的基础,家长一定要把教孩子学会做人放在第一位。

二、树立正确的安全观。防范风险的最好办法是学会抵预风险的本领,而非消极的回避。另外,家长要为孩子上必要的保险;要支持学校开展有益于培养创新精神、有利于提高生存能力的教育教学活动。

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孩子从小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培养其生活与生存能力,使其养成对自己负责态度的基本方法。

四、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很重要。要想让孩子顺利成长,家长在子女教育方面要做到三个一致,分别是家庭中成年人的教育观念和对子女的要求要一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家庭教育的思想、理念与社会倡导的主流价值观要一致。

五、给孩子留下自主发展的时空。学校和家长要达成共识,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健身娱乐的时间,尊重孩子的健康情趣,培养孩子自主发展的能力,教孩子学会自主支配时间,自主安排学习。

六、人人能成才,关键在于找到适合孩子发展的道路。根据孩子的资质,选择适合孩子的学业和成才之路应该成为每个家长的明智之举,这样子女的成才率高,生活也会变得快乐和幸福。

培养良好习惯的方法

培养习惯有六个重点,即:日常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遵守规则的习惯、锻炼身体的习惯、计划做事的习惯、阅读的习惯。

培养良好习惯,有五个最基本的方法:

第一,从每日生活中最简单、最普通的事情做起。

第二,家长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榜样。

第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第四,立规矩。

第五,正确的奖惩。

上面这五项中,家长的以身示范和正确恰当的奖惩最重要,也最有效。小孩子学习做事一是看家长怎样做,他去模仿,因此模仿对象的水平很重要;二是从家长的态度中体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家长的奖惩就是在给孩子一个是非标准,所以要谨慎。

最后,要提醒家长注意的是,在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中,惩罚是必要的。运用好惩罚手段要注意三点:一是家庭成员在态度和方法上的一致性;二是对事不对人;三是方法要适当,要让孩子确实认识错误。赏罚的标准取决于家长的道德和价值认识,家长的是非标准,关系着孩子的人格发展,因此家长要特别谨慎,经常反省自己,不可随意而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或书籍,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图片、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以上图片、文字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同时以上资源内容版权归原作者及发行商所有,仅供预览交流学习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确认之后立即删除。

文章共: [1]
评论
当第一个评论者吧,抢沙发!
发评论
您的姓名:   您的E-mail: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如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
 
 
注意: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先登陆或注册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