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王君:老师,你敢不敢教情教爱?
校园是朦胧的爱情悄悄发芽的地方,中国的教育却往往采取一些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对待还不懂情不知爱的孩子,反而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伤害。
清华附中特级教师王君说:教育,如果敢于教情教爱,我们的孩子,是不是会多一些快乐和幸福?
在教学中,你是怎么对待“情爱”敏感区的?
王君老师给我们讲了五个故事,一起来听听,她的故事里都蕴含了哪些独特的教育观点和“情爱”教育法吧!
爱情本是人间常事,不谈不说反成无知
在我们的学生时代,爱和情都是讳莫如深甚至肮脏的字眼。父母不谈,老师不说,生理卫生课草草越过关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章节,就连同学之间也不敢讨论。这直接导致的后果是一直到了大学,我们对于所有和性有关的东西都极端无知。
长大后读到“人生自是有情痴”等古诗词名句,心头才释然:爱乃是人生的功课,情更是躲也躲不开的修炼,这些都是生命必修,正大光明且磊落的,完全不必羞羞答答视之为低级和下流。
故事1:可笑,大学时代竟也不知“我从哪里来”
现在回想起来非常可笑。读大学的时候,我们一寝室六七个女孩儿常常聚在一起讨论一个问题:孩子是从哪儿生出来的?热烈的讨论也无法解答谜团。我们真的想不通,婴儿那么大,而我们的身体任何一个部位都太小,孩子会从哪个地方出来呢?虽然我们早已经不相信父母的从胳肢窝下生孩子的瞎话了,但是要进一步探讨却没有了门径。
创造“早恋”一词是无知,知道恋了就不早了
再长大些,读的生理学心理学方面的书多了,才知创造“早恋”一词本就是因为无知。知道恋了就不早了。
每每想到这些,就为我们的青少年时代扼腕。在我们处于“情欲孤独”的年龄,不仅没有得到任何指点和关怀,让我们的情欲有出口,而且周围全是“官学”,瞪着眼睛逼着你反思自己,仇恨自己,自觉把自己定义为“肮脏下流”。因为青少年时代情爱教育缺失,后来谈恋爱甚至结婚生子都很盲目。
故事2:坦然相对的爱情课,为孩子的成长做铺垫
窃以为,真正的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性教育,其实都在文学哲学历史作品中。他们是传统意义上的政治课无法承担之重,无法承担之浪漫,无法承担之深邃玄妙。
所以,我很执着。孩子们只要到了初一,只要教材中出现和情爱有关的话题,我必坦坦荡荡地讲。就是性,也没有什么好避讳的。
讲苏轼,我是从“常羡人间啄玉郎”开始的,因为里边有爱情的坚贞和轻舞飞扬。讲词人,我首选了李煜。因为他的哀怨深重,境界阔达。青春期的情绪表达首先就会是多愁善感。我有责任告诉孩子,就是愁,也可以愁得惊天动地千古留名。我在努力,在青春期情感的钱塘大潮汹涌而至之前,用文学,给孩子们一点儿铺垫。让他们在必然的迷茫和痛苦之前,知道:即使没有任何人理解,他也可以在文学作品中去寻找答案。
对于“早恋”,首先尊重,然后点拨
时代已经变了,不是我们当年言情色变的时候了。就是教师不讲,孩子们也有太多的途径去了解性了解爱。对于所谓“早恋”,首先尊重,然后在尊重的基础上进行点拨引导外。
鸳鸯棒打不散,十六七岁的爱情或者如清晨露珠转瞬即化,也完全可能坚如磐石孔雀绝不东南飞。现在的孩子,宁折不弯,撞到南墙都不回头的多了去了,想扼杀,没门?!情欲孤独的年龄,在生命和爱情之间选择,没准儿孩子们就会义无反顾抛弃生命去维护自己的爱。
如果我们成人诚实一些的话,我们应该承认,学生时代的爱情真的最纯洁。除了爱,没有其他。甚至连性的企图都没有。
但是人属于忘性特别大的动物。一旦自己告别了青春期,就把当初的痛苦迷失统统忘却,摆出正统的官学面目,想方设法压制割裂,不拆散情爱中的小儿女绝不罢休。
故事3:对女孩的不点名批评,反而可能造成心灵的创伤
在重庆县城教书的时候,有一个家长朋友很苦恼。她女儿的班主任居然在家长会上不点名地周知全班:班上有一优秀女孩儿一下课就去找某某男生,影响很恶劣云云。希望这位家长管一管。
这位家长后来才知道班主任不点名批评的竟然是自己的女儿。大惊失色,不知该如何办了。
我一听她叙说了原委就长叹了一声。
这两个孩子我都知根知底。好多年了,他们肯定是互相喜欢。有早恋的倾向但绝不是早恋。两孩子都优秀且懂事,心灵相通,情意契合。碰到这样的事儿你如何办?
我对那位“负责任”的班主任很愤怒。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大意是这样的话:对于小女孩儿的心事,你越替她保密,越尊重她的隐私,她的情感就越会向好的方面发展。
可怜可恨的班主任啊,你不知道你做了一件多么愚蠢的事!
我给家长朋友出主意:第一,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女儿,相信她的选择,尊重她的情感,善待她的男性朋友。第二,努力和班主任沟通,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求得班主任的理解。第三,艺术地做班主任的工作,请他帮忙在学校的任何公众场所制止其他老师把孩子的事儿当花边新闻侃。千方百计为女儿营造安全的生活空间。第四,在真正信任的基础上和女儿谈心,教她保护好自己。
但我还是为这两个孩子担忧。我们这个社会貌似开放,其实封闭得像一个铁桶。我们不仅缺乏宽容,也缺乏健康的社会空间。
许多悲剧其实都源于不成熟的情爱观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许多悲剧其实都源于不成熟的情爱观。
随着阅历和反思的逐渐增多,我对孩子的“情欲孤独”的理解也逐渐增多。所以,在重庆当班主任时,我的教育教学都在努力为孩子们寻找出口和心灵慰藉,尽我所能让孩子们具有善待自己青春期情欲的能力。
故事4:活动、游戏、排座位,营造“大胆说爱”的班级氛围
我让孩子们自选同桌,满足他们渴望和某一个男孩儿和女孩儿坐在一起的愿望。与其让他们远远地想不如近距离地互相了解。我是成人了,我太懂得爱情是怎么一回事儿:因为不了解而相爱,因为了解而分离。与其雾里看花朦朦胧胧全是美,不如让他看得真真切切然后自觉取舍。12班的班级活动多得让外人不可理解,我的想法是只有活动,才能让孩子们宣泄生命激情,宣泄情欲孤独。
他的情感有了出口了,他的心就大了。心大了,那点儿小情小爱就可能被融化掉。以前我经常找借口带着孩儿们出校门“大吃大喝”,吃不是目的,吃中的游戏和玩乐才是目的。我很支持孩子们玩一种游戏:行“水令”之后输的同学大声吼出来“我喜欢谁”。只要班级气氛健康,这个游戏是非常好的宣泄方式。说出来了,不压抑在心底了,反而一切就淡了。我相信,开放和舒展的心灵是有能力对付情欲孤独的。
给自己,也给孩子们一个宽容的环境
我想,许多时候可能真的是我们自己受封建思想影响太深太隐秘,所以我们对人性失去了信任。我们低估了孩子们的自我成长能力和自我净化能力。我们的社会环境还太敏感太不宽容太不纯粹。
情爱虽然是天赋权力和天赋本能,但我们应该相信,健康的情爱观是可以培养或者说是可以濡染的。
故事5:宽容的社会环境,需要从自身慢慢做起
在老家县城当班主任时经常碰到这样的事儿。老师们在办公室里谈某某女孩儿和某某男孩儿的“风流韵事”,津津有味乐此不疲。这些时候总让我很尴尬。平日里我们都很鄙薄东家长西家短的市井妇女,但是当我们自己也情不自禁舌头长起来的时候,我们常常并不知道。
我相信这会慢慢改变的。比如我们小时候,要是看见男女在街上拉着手走,那都是要命的事儿。可现在在大城市,男女拥着抱着勾肩搭臂也没有人有兴趣观看了。
我相信,禁锢会慢慢放开,理解、包容和尊重会在我们这个社会越来越多。终有一天,不再会有人对一个十六七岁的大女孩儿下课去找她的男性好友聊天,而指手划脚。
——王君
上一篇:是时候谈谈中国孩子的教养危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