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陪娃做作业才叫真・妈?

浏览人数:738次 来源:互联网 作者:易兰芝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20日
导读/推荐的理由:如果你是一个有要求的家长,陪与不陪,最终的结果会完全来自两个世界。当然,如果你奉行“自然”教育,那又另当别论。
虚伪以待

艾叔喊我写一篇“陪娃做作业”这个命题作文,我的整个脑子里嗡声一片,各种各样的画面、话音就像走马灯似的在我脑海里轮番滚动,从朋友圈、公众号,从自己的记忆深处、浅处存留着的朋友们的吐槽、苦水一波一波的奔涌而来:
每个陪娃做作业的妈妈,都是跌入凡间历劫的上神!
陪娃写作业:上一秒亲妈,下一秒精神分裂成后妈!
每个陪娃写作业的妈,都像一朵被风吹雨打的花

以及——

还有,这样无奈的控诉:

当我是孩子的时候,我在书桌旁写作业,我妈看电视。

于是我想,当我成为一个妈的时候,孩子写作业,我可以看电视。

现在,我成为了一个孩子的妈,可是,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我还是得在书桌旁,因为他写作业的时候,我得陪写作业!

每每看到这些相似场景,抬头看看眼前读四年级的女儿,扭头环视身边一群小学三年级、四年级的娃儿们,笑了。

做为既是辅导班老师,又是家有学童的妈妈,陪着我的女儿,我身边二十多个跟我女儿一起成长的学生,也许,我今天的分享会有值得大家借鉴及思考的地方。

能关注陪孩子写作业时出现方方面面的问题的家长,一定是对孩子用心的家长。当你对孩子用心了,就会心领神会到这其中种种的酸甜苦辣。

当浙江金华金东区实验小学发出了《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实验小学教师公约之作业篇》这份公约时,陪不陪孩子写作业,也成了一个讨论的热门话题。

我认为:批改学生的作业是老师的义务,辅导孩子作业是家长的责任。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当年我做作业的时候,我妈可以美呆呆地看电视的世界格局和形势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环境、阅历、知识储备……一切的一切都不一样了。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有要求的家长,陪与不陪,最终的结果会完全来自两个世界。当然,如果你奉行“自然”教育,那又另当别论。

世界是大家的,孩子是自己的。我们都觉得如果娃上学的时候能碰上一位好老师,那简直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

可是,实际的情况却是,学校有优有劣,老师的教学水平、自身素养参差不齐也是我们必须承认的,更何况并不是每一个老师都是适合自己的孩子。

另外,老师要面对全班几十个孩子,这个实际情况更是决定了老师只能做到宏观教学。

但,孩子是自己的,有一天,你回过头来发现如果当初自己更用心一点,孩子会有更大的发展,你会不会后悔莫及?

所以,确立了孩子写作业还是需要陪陪的观点。那么怎么去辅导孩子的作业会比较好一点呢?

孩子作业的辅导,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三大块: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阅读,不防也做个纵线、横线的规划吧。

纵线规划

以整个小学阶段为例。1-6年级的规划为纵线。这条纵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对应上面三个不同的辅助重点。

一年级关键词:学习习惯养成、家校磨合。

二年级关键词:学习习惯巩固、阅读能力。

巩固现有学习习惯,从“一起去做”变成“提醒去做”。和孩子一起做各类计划:出游计划,假期计划等等。“桥梁书”,由亲子阅读过渡到自主阅读,由绘本阅读过渡到文字阅读。

三、四年级关键词:学习方法提炼、学习能力提升。

整理、睡前检查等习惯慢慢放手。开始和孩子一起制作“错题集”,和孩子一起预估作业时间。孩子慢慢能自己制作各类计划。孩子独立预估作业时间。

五、六年级关键词:独立、提升、拓展。

学习习惯系统基本养成,融会贯通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能力提升及拓展。

横线规划

横线对应的则是孩子每一天的学习家长进行的辅助。如果说1-6年级这条纵线是大局,那么每一天的学习则是“积硅步以至千里”的关键点。

我们以最最关键的一年级时期为例。

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做到事无巨细,我们如果做到位了,那么真是:辛苦10个月,幸福后5年。

众所周知,一年级陪写作业的重点是:学习习惯及时间管理。

辅导要点:重视每一个“第一次”;指令清晰、具体,抓细节。

每一次教育,最好的教育契机就是一件事情第一次出现的时候。所以,这就是一年级为什么是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最好时机。

一年级的孩子,刚升入小学,对于学习上的任何事,就像一张白纸一样,这张白纸以后是一幅蓝图,还是一幅草图,框架可就在这个关键时期。

从我的经历来看,一年级需要事无巨细,一一安排。这个时候,就好像我们教孩子扣第一颗扣子,第一次系鞋带一样。指令要非常清晰,具体,不厌其烦。

一定不能抱有:“你应该知道该怎么做;你不可能连这个都不知道?”的想法。事实上他们就是这个也不知道,那个都不知道。因为他们没有任何学习经验。

一、“学习习惯”关键词:
整理、方法、规范。

1.书包的整理习惯。

书包的整理就要交代清楚孩子:三个文件袋,一个装与数学有关的书本作业。一个装与语文有关的书本作业,一个装其它书本作业。

2.登记作业的习惯。

一年级的孩子识字量不大,但也可以给孩子买上《作业登记本》。

一是让他们有登记作业的意识。可以让孩子们用画图的方式来登记作业。我女儿一年级的时候,她的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做试卷就让孩子们画一个(后来孩子们自己简化成“目”字了);要读课文,就让孩子画一本书的样子,在旁边还写上“书”,孩子们都很喜欢登记作业。这样既让孩子登记了作业,又让孩子识字了,我个人觉得非常好。

二是,孩子在做完当天的作业之后,对照当天的作业记录,在后面打打勾,就可以知道自己的作业是否全部完成。

3.检查作业的习惯。

需要检查的东西和孩子一起列一个清单,开始可以按照清单,每天晚上让他检查是否备齐橡皮擦、最少三支削好的铅笔、红领巾、校卡……这些学具与书本的分类,虽不起眼,但却能直接影响到第二天的学习,所以一定马虎不得。

二、“学习能力”关键词:
写字、时间管理、冲突事件解决

1.什么样的字才叫做“写好”?

总是听到有很多家长说:我也老是跟他说:你要把字写好。但是他写出来的字就是歪歪扭扭的,不知道他有没有听进去。

孩子是有听进去,关键是,他不知道什么样的字才叫做“写好”!也就是说,他对“写好”这个要求没有概念。

那么,建议爸爸妈妈们可以直接告诉孩子:字要写得橫平竖直折有角。

再细一点,引导他观察字在田字格里每个笔画与横中线、竖中线的距离;在左、右半格、上、下半格的位置。

这样,孩子就对写好一个字有一个具体的要求认知,也就知道怎么样去写好字了。

2.预估作业时间。

这个阶段我们还有一个方面需要辅助到位——预估作业时间。有些孩子的磨蹭在这一阶段得到我们很好的辅助,是不会继续发展下去的。

在孩子打开书包,浏览了当天作业之后,我们可以协助孩子预估每一项作业的完成时间。需要注意的是,我们需要灵活的对待这个预估时间。

如果当天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是认真、专注的,时间到了仍然写不完,那么,我们是可以适当给他们增加一些时间的。增加的这些时间,仍然还是要跟孩子共同协商,并且让他们明白为什么可以增加时间。

如果孩子在某一项作业上面,因为自己的原因磨蹭了,分心了,那么作业时间到了,就要求孩子不能再继续写了。

这时候,可以跟孩子协商,他们下一项作业,如果提前完成了,争取到了一些时间,那么这个时间可以自己安排,用来补写没有完成的前项作业。

这样的话,孩子就会获得一个补过的机会。为了这个机会,他们会认真地对待下一项作业,而在下一项作业中争取到的时间,他们也会非常的珍惜。

但如果某天晚上,孩子状态实在不佳,写作业的时候就是东张西望,心不在焉。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一定要坚持原则,预估时间到了,就一定不能做。

事后,可以跟孩子沟通,他们可以选择早起或其他办法来补上这个时间。但这种情况最好事先跟孩子协商好,一个学期只能通融几次。

有些家长会说:那我的孩子会不会老是这样,晚上拖拉着不做,就放到早上来写。

其实,我们要信任孩子,每个孩子骨子里都是很积极进取的,一般来讲,只要我们在孩子一年级的时候,坚持对作业时间的把控,是比较少出现这种情况的。

3.培养“不盲从”的独立思考能力。

这个阶段还需要特别关注“冲突解决”:孩子遇到作业里有跟老师不一样的解题方法,或是对某一问题有不一样的看法的时候,也就是碰到孩子的思想跟学校老师有不一致的时候,我们怎么办?

我觉得这是我们要特别注意的一点,孩子“不盲从”的独立思考能力往往就由此而开始。

记得我女儿一年级的时候,有一道数学看图列式题,画面是一只小老鼠捧着三块蛋糕,地上掉了两块。我女儿列式:5-3=2,老师判“X”。

我女儿很不服,回来气冲冲地跟我说:“妈妈,为什么我这道题老师给我打‘X’?”

我拿过来看了看,说:“那你跟妈妈说说你列的这个算式意思是什么吧。”

女儿回答:“小老鼠有5块蛋糕,它不小心掉了几块,手里还有3块,小老鼠掉了几块蛋糕?”

我听了,回答她:“妈妈觉得你的想法很正确,没有什么问题。那么,你们老师是怎么说的呢?”

我女儿说:“老师说,小老鼠有5块蛋糕,掉了2块,还剩几块啊?”

我说:“哦。你的解法有道理,我觉得你们老师说的也没问题,我们按老师的想法,这道题你不就又多学了一种思路了吗?妈妈建议你明天去跟老师说说你的想法,你这么认真地思考问题,老师一定会表扬你的。”

第二天放学,她喜滋滋地回来了,说老师给她把那道题改过来了,还在上课的时候特别讲解了那道题。

不要轻易去否定老师,碰到与学习有关的问题,家长一定要先把孩子的想法,老师的教法以及相关内容的学校教材弄清楚了,本着解决问题积极合作的态度,给孩子一个合理的建议。

三、“阅读能力”关键词:
共读、探讨

我身边的学生家长都越来越重视孩子的阅读了,经常给孩子买书,经常带孩子去图书馆、书店,外出旅行也经常让孩子带上书。

但仅仅这样还是不够的,要不,怎么会有很多孩子阅读量并不小,但阅读理解和作文能力却并不强的现象呢?

很多家长也对此也深感困惑。但如果您能和孩子一起去探讨书里的内容,那情况就会得到大大的改善。

孩子自主阅读,是从书里接收信息,是输入,是积累。孩子跟他人一起讨论,是输出,是思考及表达。

所以,在一年级,甚至给孩子做早期阅读的时候,我们就应该跟孩子一起讨论。毕竟成人的思维会更广、更深、更全面一些。

一年级时,阅读形式需要多样化,可以选择适合朗读的书籍,一个好的朗诵形阅读,对一年级的孩子学拼音、建立汉语的语感、领略汉语的语境和语言美都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的。

所以,做为家长,陪孩子写作业,最重要的,不是“教”,而是“关注”。让孩子知道你关注他的学习,重视他的学习。如若不然,不得法的陪,还不如不陪。

四、不得法的陪,不如不陪

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的工作,孩子们现在学习的深度、广度和难度也跟我们那时候确实不一样了,不跟着学校的教材走,有很多题不是知识点已经遗忘,就是不会讲,或者讲了也跟老师讲的不一样。这样,不仅让孩子不知道听谁的,有时候还适得其反。

有一个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一会儿喝个水,一会儿上个厕所。拿起笔没写几个字就咬着笔头发呆。一天晚上,她的作业已经写到快九点半了,还有一小部分没有完成。

于是,孩子爸爸进来了。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爸爸一会儿在旁边说上一句:“XX,你的笔没握对,把笔拿对!”

一会儿又扯扯她的头发,说上一句:“XX,你的头太低了,把头抬起来。”

本来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的作业,被这么一弄,又花了差不多半个钟。这个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为什么会经常走神分心,其间可见端倪。

如果孩子确实在学习习惯上面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需要的是弄清他当下面临的最重要、最需要解决的是什么,分清主次轻重,然后再一一解决,老想着“一把抓”会适得其反的。

还有一次,有个孩子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基本已经养成良好的作业节奏了,写作业的时候,很少出去喝水,上厕所了。

然而,有一天,不知道为了什么,她非要爸爸放学来接她,就给爸爸打电话。爸爸工作还没结束,就说让她先回。她怎么都不依,就是要等爸爸来接。

于是,她就在学校等她爸爸一直6点多才来接她。接上她之后,又带出去吃饭,直到八点多才开始写作业。

那天晚上,她又是写到差不多近十点才结束。她好不容易形成的作业节奏就这样被打破了。

建立一个正常的节奏,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很难,但是打破它却只需要一次。要再建立起来的时候,就比第一次更难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或书籍,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图片、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以上图片、文字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同时以上资源内容版权归原作者及发行商所有,仅供预览交流学习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确认之后立即删除。

文章共: [1]
评论
当第一个评论者吧,抢沙发!
发评论
您的姓名:   您的E-mail: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如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
 
 
注意: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先登陆或注册        

用户名: 密码: